“马龙,受刺激了吧?赶紧好好练”
中国乒乓队有个传统,谁上场打比赛,谁就是主力;不上场的,统统都是陪练,不管你是曾经的世界冠军,还是奥运冠军。北京奥运会马龙和陈是主力陪练,特别是马龙,对抗性又强,打法和欧洲选手相似,更是当仁不让的一号陪练人物。
只是,这位世界冠军陪练,在北京奥运会上受尽了刺激。如果不是专业的球迷,大家都只认识参赛的三名男队员和他们的大满贯教练,这几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忽啦啦的全是围着要签名照相的球迷。站在他们身边的马龙,只有陪着看的份。这也就罢了,还有更受刺激的,刘国梁说,有一次在奥运村,马龙跟志愿者要几瓶水,志愿者宁愿给外国人,也不递给马龙。
23 号夜里,马龙和王建军背着包去坐班车回奥运村,我在身后叫了他一声,“小龙,过来姐姐跟你说句话。”“你别教育我了。”瞧这反应多激烈。“受刺激了吧?赶紧好好练,准备伦敦奥运会吧。”旁边的王建军忍不住了:“这北京奥运会才刚结束呢,你就开始说伦敦奥运了。”谁说不是呢?可四年的时光转眼就到,想要在那个时候不受刺激,还是早点准备的好。
从北京到伦敦,9000 公里的直线距离,飞机要飞10 个小时,而这些运动员,要走四年。“伦敦奥运会,王励勤、王皓和马琳这三个人,都打肯定不可能,但是,三个人都不打的可能性也为零。”刘国梁这样回答我提出的关于三名运动员今后道路的问题:“北京奥运会后改
打无机胶水,他们三个人,都必须从零开始竞争,谁能保持高水平的竞争力,谁就能搭上飞往伦敦的航班,而且我也跟他们说的很明白,在今后的这四年里,我肯定要给年轻队员更多的机会。”
竞争,这两个字听到有些残酷,但这正是让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最根本的力量,奥运会从来不限制年龄,只限制水平,就像佩尔森、塞弗和普里莫拉茨这三位老将,只要能够保持高水平的战斗力,不管是打6 届奥运会,哪怕是打10 届奥运会,也没有人会阻拦你。
最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结束了自己在奥运会的出镜报道:北京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输不起,但是他们扛住了。42 场中国队队员参加的比赛,四块金牌,两次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在北大体育馆,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性的时刻。乒乓球队有句话: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也期待着他们能够带来更多的辉煌。
当我站在北大体育馆媒体入口录完这段话,依依不舍的皓迷在铁栅栏的那边喊:“周到姐姐,我们会一直关注你的报道。”还有人喊:“我们
每期都会买《乒乓世界》看你写的文章。”还有人喊:“我们会经常上你的博客。给你留言。”……
后记:说起北京奥运会上的男人们,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他们一个是我的搭档,摄像金永哲,另外一位便是宋斐。我们三个人,这些天里基本形影不离,以至于最后两天金子生病休息,宋斐竟有些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