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刘国梁的眼泪,是在8月18日,男子团体夺冠之后。王励勤、王皓打完最后一球,四个大男人在几秒钟之内紧紧拥抱在一起,眼睛里那些晶晶亮的液体,不听话地夺眶而出。感谢高清摄像机镜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短暂的时刻,仅仅几分钟过后,当《茉莉花》的音乐响起,大家换上领奖服重新走进场地,四个人的脸上已然恢复了平静。
“北京奥运会是我参加的第四届奥运会,这一届的感觉和前三届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和雅典奥运会相比,同样是有压力,但是我觉得自己信心更足了。”
“给你讲一个秘密吧。大家都知道奥运村里没有酒,但是我平时临睡前都习惯要喝一杯红酒,进了村,谁没有压力啊?为了保持和平时一样,而且每天有一个放松的时间,我找朋友带了一箱红酒进村。要知道,这事可太不容易了,我估计也就代表团团长有这个待遇了吧?每天忙完之后,回到自己房间,拿点冰块,坐在阳台上,喝一杯,好好想想这一天的事,准备一下明天的比赛,我真正地觉得自己在好好地享受奥运。”如果你以为,刘国梁在奥运村里的生活每天都能这么悠闲,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主教练,他是三名队员的主心骨。“在村里的这20 天里,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陪队员看技术录像。举个例子,马琳跟吴尚垠那场单打,我们看录像看到后半夜四点。为什么?球太多了。这20 天,看球看得我头晕恶心。”
“单打比赛,他们三个人一天有6 场球,有一场是同时开,我要做5场场外指导。打比赛之前要陪着他们准备每一个对手。准备的内容,既要和他们一起看科研人员准备的录像分析资料,还要全盘地看比赛录像;不仅看以前打的,还要看这奥运会别的运动员和对手打的;然后再参考自己的技术统计数据,做一个对比。一般一个对手要看三场,你想想,我们有三个队员。这是多长时间?”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时候,主管教练难道不能陪着队员看吗?要知道,在这个时候,队员多多少少会表现出来一些偏执,做场外指导的是主教练,而这个主教练又是大满贯,几乎与场上大部分的对手交过手。三届奥运会的丰富经验,恨不得可以告诉队员,决赛前一天晚上一般会做个什么样的梦,所以,每天晚上,三名队员排着队等着刘国梁。“比方说,我陪着王皓在看技术录像,转头对大力说,你让李指导先陪你在那边看吧?大力说,没事,你先陪王皓看吧,我等你。过会儿马琳来找我,我又跟马琳说,你跟老吴那儿先看着,我一会儿过来。马琳也说,没事没事,你先跟他们看吧,看完了我等你。”
“你想,已经都进了奥运村了,当然不能随便陪他们看看就完事,要准备就得全力以赴。于是,我每天赶场似地不停地换。一场球至少要看半小时、四十分钟吧?像佩尔森的录像,我前一天刚帮着要打半决赛的王皓看完,第二天大力要争第三,我又陪着再看一遍。加上现场再做一个场外,一天24 个小时,有十几个小时光看佩尔森了。”
说着这话的时候,已经是8 月28 日了,回忆起自己在奥运村的日子,刘国梁忍不住笑了起来。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资格进入奥运村的人来说,那是一片神秘的区域,所有能够住在那里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过着神秘的日子。实在实在没有想到,原来真相是这样的。“看着奥运会的赛程好像不紧,但我每天都忙忙碌碌,十几个小时都忙到这里头了。
我感觉自己每天除了看录像当中的比赛,就是到真的比赛做场外指导了。反正眼前闪过的都是红色的地板胶,红双喜的球台,白色的乒乓球晃的人直眼晕。其实说穿了也就这些人,就这些比赛,已经看过无数次了。运动员这会儿要求高,放在平时的公开赛,他们根本连看都不看。打完韩国我就跟队员说,我对韩国队这三个人的了解,比他们的教练刘南奎、比他们自己了解的都多。你想啊,自己哪里可能这么研究自己的?”
我们这些普通人,很难体会到运动员的心情。以我愚昧的思维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些录像资料,你们在封闭训练时候不是都看过的吗?”“封闭训练是封闭训练,这会儿队员还要看。看一遍跟看两遍是两码事,看两遍跟看三遍是两码事。就像你在高考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总复习,而在临考的前一天,一定要翻一翻重点复习的内容一样。封闭集训看,和赛前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这20 天在奥运村里,虽然没有干扰,但是我们太忙了。整体的感觉就是时间紧。你看天天没什么事吧?团体赛打一场歇一天,开始我们还说,怎么会间断比赛呢?后来我发现姚领(姚振绪)这个赛程安排得非常科学。为什么?给我一天的时间去准备,才能准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