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大坳村的陈燮霞,曾指望着这枚金牌能够改变命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改变了。“如果不练举重,我可能还在家里种地。训练也很累,但有机会到外面看看多好啊。”村子里,一起长大的女孩们几乎都嫁人了,别说是出国,也许她们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她们出生、成长的大山。而陈燮霞也一点都不担心会因为自己练的项目而“嫁不出去”,好歹,她也算是“公众人物”了。
北京奥运会前,又有好事者在算账,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首金,可以拿到至少1000万的奖金。奥运会结束,再算账时,这笔奖金缩水到了400余万。陈燮霞没有看到人们传言的花园洋房,她家里人仍然住在老房子里,她说:“我爸妈都住惯了,不会搬出来的。”
女队主教练马文辉这样对陈燮霞说:“要懂得感恩,要保持低调,你这枚金牌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集体。”
何出此言?
陈燮霞在奥运会前绝非当然的夺金候选人。之前她的成绩一直都在全国前六名晃荡,从来没进过前三。去参加奥运会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奢侈。马文辉看似有些不尽人情的话,也道出这样一个事实,所谓首金那种莫名其妙的情愫,在队伍内部完全没有市场。马文辉说:“你这枚金牌属于三个人(陈燮霞、杨炼和王明娟)。”
每届奥运会后的“金牌军团港澳行”更是潮流的风向标。
能说一口粤语的陈燮霞的身边却没有港媒体跟拍。相比被狗仔们追来追去,绯闻一箩筐的体操队来说,行孤影单的她自在了不少,“也有很多人上来跟我合影,我就保持微笑就行了,要不然人家也不高兴。”她知道,人家更关注的是比她漂亮、成绩也更优秀的郭晶晶、何雯娜、杜丽??
在2 0 0 8年的劳伦斯奖上,我们没有看到陈燮霞的名字。荣誉给了在北京奥运会上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同为举重队的陈艳青,她也成为2008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唯一的体育界代表。
第一金,如今也成为一枚金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