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趟过忧伤 走向美好——德阳东汽中学灾后重建第一年

CCTV.com  2009年01月13日 16:38  进入体育论坛  来源:  

  2008年12月17日,德阳的上空挂着一个温柔的太阳。跟往年相比,地震后的这个冬天似乎更冷了,雾蒙蒙的天气更少了,天更蓝了。

  德阳东汽中学校门两旁的围墙上,张贴着一幅分外醒目的标语:弘扬我校英雄集体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办公室内,桌子上摆着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副校长周德祥正在上网。他微笑着站起来同记者打招呼,看起来精神好多了。只是头发根儿白了很多。半年前,他常穿一件暗淡的白汗衫,显得神情疲惫。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正常化轨道,各方面的工作都进展顺利。”周德祥说。

  期盼“八一”

  2008年12月17日下午,50多亩宽敞的板房校园内,学生叽叽喳喳地闹着。课间,有的跳绳,有的打羽毛球,女生踢毽子,男生踢足球。老师手里夹着书,从三五成群的学生身边匆匆地穿梭。

  整齐的板房之间,挂满了红色的横幅,有的崭新,有的旧得都破掉了。盆栽的绿色植物摆成一条直线,厚实的叶片上堆满灰尘,几乎看不到它的真实面目。

  大地震的痕迹,不经意地留在了跟随学校迁移的横幅和展板上。“地声轰隆,山崩地裂,转眼间教学楼两端的几个教室就坍塌下去,只见一股尘烟直冲云天,顿时天昏地暗。”地震后,政治教师李开胜回忆说。

  最初,东汽中学的板房学校建在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的长白山南路。当时,场地很小,校园面积仅有10亩,学生没法开展活动;板房数量也不够,教师办公场地紧张;位置偏远,教师生活不方便;旁边有企业在搞基建,灰尘大,噪音大。

  2008年10月2日,东汽中学板房学校搬迁。目前的校址在旌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下辖的青衣江西路,大约有50亩。17个教学班,752名学生,85名教职工,10名支教教师,教学、生活、活动都绰绰有余了。“这边安静些,生活也方便多了。”老师们都感到很满意。

  东汽中学的永久性校园位于德阳市城南,大约100亩。新学校的一期工程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食堂等等,已经浇注到第三层。预计春节前,主体工程将全部封顶。“2009年8月1日,要举行盛大的竣工仪式。刚好在‘八一建军节’,有一个纪念意义。”周德祥说。

  新学校按照3000名学生、60个班的规模修建。当地政府打算把这所学校做大,打造成一流学校。新学校的建设全部由海军承担,资金、管理、设计、监理、协调,全都不需要学校方面操心。“说一句玩笑话,我们想操心都操不上了。”东汽中学对外交流合作处、招办主任陈泳虹说。

  抓好质量

  2008年7月7日,延考区学生参加高考。7月底,成绩就出来了。

  “可惜了。”“有一种功亏一篑的感觉。”“本来是要打一个翻身仗、漂亮仗的,没想到地震……”东汽中学的老师们议论纷纷。

  “一诊和二诊,我们有超过40名学生过本科线。高考时,我们只有23名学生上了本科线。”周德祥的脸上写满遗憾,似乎有点不服输。

  “地震中,十多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了,包括我的姑娘。”说到这里,周德祥的声音突然低沉下去。“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也受了影响,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

  一切都被地震打乱了。“尽管东汽中学的高考成绩基本上还是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但对于这样的成绩,老师们都感到很遗憾。

  “地震后,高三教师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学校正在考虑给高三教师一些鼓励,也算是一种慰问。教毕业班,确实很辛苦。”周德祥说。

  李开胜是政治教师,也是高三(2)班的班主任,他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地震后,他继续担任高三教学的重任,日夜守护着劫后余生的孩子们。他的坚韧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如今,李开胜担任东汽中学政教处主任,他说:“尽管学生很调皮,工作任务重,但是我们会慢慢好起来的。”

  “要让学校重新站起来,必须加强管理。”周德祥说。复学复课后,东汽中学加强了内部管理,出台了《关于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严格教学管理,严禁迟到早退。尽管上班路途较远,家庭重建任务很重,在教学上老师们都很自觉。

  学校也在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新学期,东汽中学对课时津贴作了调整。原来,平均一节课4.5元;现在,提高到了6元,提高了30%。班主任津贴也提高了,从以前的240元每个月提高到现在的320元至340元左右。

  2008年11月21日,东汽中学的8位教师到上海、南京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老师们不是去听讲座、听报告,而是到上海格致中学和南京雨花台中学跟班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参与教工大会。我们要求每天至少听2节课。后期还必须上课。”周德祥说,现在,沿海地区的学校都很愿意帮助灾区学校。

  东汽中学计划用一年时间,把所有教师都派出去学习一遍,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期望着这样一种双赢效果:为沿海地区教师传播“抗震救灾精神”,向沿海地区教师学习“精进高效”的工作状态。

  挤走忧伤

  周德祥的办公桌上堆着很多书籍,显得有点凌乱。他坐在一个普通的黑色木漆椅子上,椅子后背上挂着一个绿色的环保购物袋。去年9月以后,周德祥的情绪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关爱,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荣誉。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全体教师,都是一种鼓励、一种振奋。”他说。

  地震时,东汽中学英雄教师群体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这种对学生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展现了当代教师崇高的师德风范和职业本色!

  2008年6月23日,东汽中学教师群体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得到国家级的表彰,在东汽中学40年的办学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地震后,东汽中学的整体形象得到提高,全校教师都感到很欣慰。周德祥说:“受到了肯定,接下来必须做得更好。只有把学校办好,才对得起给予我们关爱的好心人,对得起离我们而去的老师和学生。”

  现在,周德祥的生活和工作要有节奏一些了。此前,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脑海里几乎没有时间概念,晚上也在上班,周末也在上班。现在,电话少了,来访少了,周末也可以休息了。

  周德祥依然是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不过,最近多了两位副手:工会主席唐祖贵,现在是校长助理;教育局又为学校新调来一位校长助理,负责新建学校的协调工作。“领导班子运转还不错,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周德祥说。

  熟悉东汽中学的人都知道,周德祥是一个内心很坚强的人。

  地震后,刚刚失去两位挚爱的亲人,学校的事情又杂乱,他的心里充满忧伤和烦躁。这样的心情持续了三四个月。复学后,就好一些了。

  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周德祥的人,见了面之后,都会跟他说:“你的心理状态好多了,情绪好多了。”周德祥说:“毕竟,时间过去这么久了;遇难亲人的事情,也基本处理完了。虽然心里还是怀念他们,但是生活还是必须继续下去,好好地活下去;还是要把自己的事、学校的事情做好。”

  “工作多,把忧伤和烦躁都挤走了。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只能是把该做的做好,把自己的责任尽到。”周德祥说。

  很多人担心,会有“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周德祥。但是,周德祥挺过来了,从来没有主动找过心理专家。有几次,心理专家跟他说:“你能不能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就心理方面的问题交流一下。”周德祥回答说:“你觉得我有心理问题吗?”心理专家说:“没有。”周德祥说:“那我就不做心理咨询了。我觉得,我自己可以走出那个阶段。”

  越来越好

  操场上,头发花白的清洁工谌阿姨带着口罩,正在打扫卫生。她时不时地弯下腰,拣起一个又一个塑料食品袋。夏天,她一天要在板房校园内打两次消毒液;冬季,一个星期打一次。她说:“现在,学生精神状态很好,学习热情也很高,常常出来运动。运动场很好,设施也很齐全,有2个篮球场,10多个乒乓球台。板房也有很多,医务室、实验室、浴室、餐厅,样样都有,挺全面的。”

  厚实的灰色夹克显得很干净,格子花纹的羊绒围巾自然地顺在胸前。从外表看起来,陈泳虹一个很讲究的人。无论是头发,眼神,还是说话的神态,都让这位中年男人看起来风度翩翩。陈泳虹是对外交流合作处、招生办公室的主任,他对现状感到很满意。

  陈泳虹是幸运的,他的亲人都安全度过了那场大地震。但是,他的几个好朋友都遇难了。“罗晓明、王伟光、王樱,还有李思源,我们既是同事,又是好朋友,经常相约着一起出去玩。”他说:“地震时,我亲眼看到房子垮下来。这是真的吗?我不觉得这是现实。以前,这里也地震过很多次,没想到整个房子会垮下来。心理上难以接受,心情难以承受。总觉得这不是真的,总觉得他们都还在,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容貌都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很难受。有时候,还会梦到他们。在梦里,就是原来跟我们在一起聚会的场景。”陈泳虹说话的语速很快。但是,说到这里,他突然哽咽了。

  前段时间,陈泳虹主要忙于接待国内外各界客人,现在工作重心已经转到招生工作。2008年12月16日,陈泳虹去了一趟德阳市八角中学。17日,他又同旌阳区教科所的同志进行了交流。跟德阳的小学和初中搞好关系,目的都是为将来的招生做好铺垫。“我们的重建,离不开他们的支持。”陈泳虹说。

  当前,东汽中学教师的精神状态总体上说都不错。陈泳虹说:“我的心态代表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心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学校面临很好的机遇,地震后最大的苦难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只会越来越好。”

  很多老师都认为,地震给学校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当前的任务是努力去做,把学校办好。这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对遇难师生最好的回报。

  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况也不错。高三和初三的学生都毕业了,高一和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又不是本校的,所以,直面地震噩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高一(2)班从本校初三升上来的学生不到10人,大多数学生没有地震阴影。老师们都认为,如果学校继续留在绵竹原地,师生总是看到当地的那些情景,心里总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理阴影可能难以消除。现在,政府把学校迁到了德阳市郊区,情况好多了。

  2008年12月18日上午,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正在英语教研组认真备课。记者跟她打招呼,她很惊讶也很高兴。地震中,东汽中学政治教师谭千秋面临死神的召唤仍尽力保护学生。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大爱催人泪下,他的精神激励了无数教师。

  闲谈间,教研组的同事亲切地称呼张关蓉为“关子”。张关蓉说:“当时,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现在,尽量不去想那些事情。一些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我们,我们也尽量不去说以前的那些事情。再去说那些事情,心里好难过哦。”

  记者感受得到,跟地震初期相比,张关蓉的言谈举止已经显得分外的轻松活泼。说起他们两岁的女儿时,更是显得神采奕奕。

  去年6月,一位心理专家曾给张关蓉做心理辅导。“效果还可以,放松一下,发泄了一下。给我催眠,我也没有睡着。”张关蓉说。说完,呵呵一笑。

  张关蓉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单程大约需要20分钟,比乘公交车还要便利些。现在,张关蓉的心里更多地是装着教育教学工作。她是高一英语教师,因为以前没有教过高一,备课量很大,所以感觉压力比较大,工作比较忙。

  “我也写了一份申请,希望能到上海南京去接受培训,目前还没有批下来。我真的很想去,很想多学一点东西。”张关蓉说。

  乌云已经渐渐散去。前面的路,虽不清晰,但路在脚下,一步紧接着一步往前走就是了。

  教育导报 记者李益众 2009年1月6日

责编:郑德春

1/1

相关热词搜索:   德阳东汽中  灾后重建  公益活动  体坛风云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