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专稿:没有了核心中锋姚明,火箭在随后的三场西部半决赛中拿下湖人两场,把不可一世的对手逼进了第七场生死战。如果说,系列赛第四战的那场胜利,更多是来自湖人的轻敌和无备,火箭在第五战输掉40分后,又拿下了系列赛第六战,把比分扳成3比3平,就不得不说,火箭在战术打法上的巨大改变,的确让湖人难以适应。
没有了姚明,火箭在球的转移速度、人的移动速度上都明显加强,进攻的观赏性也更强;阿德尔曼标志性的普林斯顿进攻也逐渐展现出来,火箭多少有了点儿当年国王的模样。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超级巨星就是普林斯顿体系的天敌——或者说,是所有以传、切为主要方式的整体进攻的天敌。就像传统的欧洲篮球一样,阿德尔曼的打法要求球不断流动,用球的流动速度撕开防守。常规赛期间,火箭的进攻如同生锈、停滞不前,人们首先把矛头指向麦迪,因为他拿着球不撒手,人不动,球也不动,一个人不动,所有人都没法动。麦迪伤停之后,火箭进攻的集体性有所提高,流动性增强,如果能让姚明在篮下顺利接球,整个进攻就能够内外结合起来。但这时新问题出现了:一旦对方的防守让姚明不能顺利接球,火箭的进攻链就随之断裂。火箭没有一个能出色的攻给中锋球的后卫,但姚明又是火箭的绝对轴心,因此常常是所有人瞄着要给姚明传球,但球偏偏就传不过去。无形之中,时间流逝,同样是进攻停滞,球不动,人也动不了。
阿德尔曼始终没有解决火箭攻中锋球的问题,但姚明的伤停,让这支火箭彻底没有了超级明星,没有了进攻绝对轴心,但也恰恰让对方的防守失去了重点。以前,所有防守都围着姚明转,困住了姚明,也就困住了火箭;但现在,对手并不清楚火箭会从哪一点发起进攻,火箭则是从每个点都可以发起进攻,出其不意,让湖人措手不及。
没有了姚明,小后卫布鲁克斯成为了火箭实际上的进攻掌舵者。在火箭赢球的两场比赛里,他都给了湖人巨大杀伤。姚明在场时,小布的特点常常打不出来,还不断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小布的特点,可以说是三长一短——三长,一是他的突破速度极快,二是他擅长突进内线之后吸引防守收缩、向外线传球,而不是原地组织进攻,三是他的攻击力强,投篮能力出色,这一短就是他的身高太矮,不会给中锋传球。有了姚明,小布这三长都打不出来。姚明往内线一站,对方的大中锋也站在内线,空间几乎被堵死,小布根本没有空间再向内突破,突不进去,也就没有了向外分球。同时,当姚明站在内线,小布在外线投篮时无形中也会有心理压力:投得进还好,投不进队友和教练就要说你:“为什么不给姚明。”有了心理压力,投篮不果断,命中率自然就上不去。不但没了三长,反而暴露出一短。现在没了姚明,小布的三长尽情展现,一短也被掩盖了——中锋是海耶斯,你也不用传他球,你要是不投篮,他还愁没篮板可抢。
没有了姚明,火箭的内线,无论是斯科拉、海耶斯还是兰德里,都不再站在篮下。当进攻发起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提到上线,掩护或者策应,给篮下腾出空间。湖人的中锋如果不跟出来,小布等人通过掩护就能直接得到投篮机会;如果拜纳姆和加索尔跟出来,篮下就出现巨大空间,小布等人既可以突破,也可以接斯科拉和海耶斯的策应球空切反跑得分,这就是所谓的普林斯顿体系。
通过这两场比赛火箭流畅的进攻可以发现,阿德尔曼的体系,实际上和超级明星、特别是在篮下具备杀伤力的超级中锋的确不兼容,还是像迪瓦茨那样来自欧洲、移动范围更大、技术更全面的中锋更适合阿德尔曼;小布这样的小个攻击型后卫和姚明也不配套,让两个人同时上场,对彼此都是折磨。反倒是现在没有了姚明,整个火箭的进攻和小布个人都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无论火箭能不能再次爆冷、淘汰湖人,火箭现在的普林斯顿都只是暂时性过渡。下赛季,姚明仍然会重新成为球队的轴心——他是全NBA第二阵容的中锋,你不可能放着这样的中锋不用,也不可能让他打替补;如果火箭能把姚明使用好,解决给姚明传球的问题,拥有超级中锋的球队的稳定性和杀伤力,一定比打普林斯顿体系的球队更大,无论是在大学还是NBA,中锋都是成绩的保障,而打普林斯顿的球队,从来都没有夺取过冠军。因此,无论现在小布和整个火箭队打得有多漂亮,火箭在夏天的头号人物都仍然是,给姚明寻找一个富有经验的、能稳定的给他传球的后卫。
至于小布,也仍然是退一步海阔天空,重新去打替补,从板凳上站起来,在姚明休息时上场,成为火箭的变速器和第二阵容的领军人物,那才是最适合他的位置。(文/杨毅)
注:本文为央视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媒体、个人不得转载。
责编: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