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冰球比赛率先开战。第一场,中国女队打斯洛伐克,到场观众不足四成;当天下午,中国男队对阵哈萨克斯坦,到场观众超过九成。尤其是中国男女队与加拿大、日本和芬兰等队的交手,哈尔滨冰球馆和哈体院冰球馆内座无虚席。
中国冰球水平不高,因何引得观众如此青睐?
哈尔滨人乐于亲近冰球
超过95%的观众当然是哈尔滨人,其余的观众有交锋对手所在地的拥趸,也有从外地特意赶来欣赏国内仅见的高水平冰球国际赛事的。老孙对冰球馆观众的观察非常仔细,他说,看冰球的观众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人数最多的一类就是普通的哈尔滨市民,看球为了观赏和娱乐,冰球的对抗激烈精彩、比赛节奏超快、中国队打得卖力,使得拥有冰球之乡美誉的哈尔滨人乐于亲近冰球。如果说到人数,这部分观众占了到场总人数的五成。
老哈尔滨人离不开冰球
老孙分析说,到场看球的第二类是哈尔滨的老年人,一般还习惯约上几个相熟的老伙计一同看球。这些人见证了哈尔滨冰球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辉煌。那时候,哈尔滨的工厂和机关事业单位均有自己的冰球队,冬天遇有休息日,甚至是下了班的业余时间都要打冰球,冰球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还有不能割舍的冰球情结,遇到大冬会这样的高水平国际冰球比赛,打过冰球的老人焉能错过!
第三类观众是家长和领着孩子一同来看球的,这些观众的特点是举家到场,拿着国旗,一来可以让孩子看球,二来还可以感受现场热烈的氛围和久违的激动。
最后一类观众是介于专业和业余冰球之间的冰球人,老孙说,这部分观众是能够看出门道的“准职业球迷”,人数也相当可观。
看球可感受国家荣誉
我们知道是谁乐于到现场看冰球,但这些人为啥非要选择观看冰球?
老孙说,中国经济在崛起,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精神需求也水涨船高,希望参与到国际高水平的赛事中,因为体育运动,尤其是观赏性较强的冰球比赛,为观众在瞬间找到民族自豪感提供了最佳的平台。目前,哈尔滨冰球是引领我们国家冰球水平走向世界的唯一力量,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使得哈尔滨市民乐于参与到冰球比赛中来。同时,哈尔滨冰球从盛到衰,球迷们也跟着着急,到现场给中国队站脚助威成了自发的选择。
老孙表示,如何借机搞活冰球市场,让哈尔滨市民分享冰球的快乐,助推哈尔滨冰球大踏步前进,需要决策部门和有识之士尽速给出可期待的答案。
□本报记者 于鸿斌
本届大冬会,只要有中国队的比赛,不论在哈尔滨冰球馆,还是哈体院冰球馆,场内就会挤得满满当当的,更令记者动容的是,竟然还有来自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和西安的球迷到场观战……
站脚助威那是必须地
在已经进行过的7场中国队比赛中,记者看到了曾代表国家队和哈尔滨队出战的一些老面孔:霍丽娜、隋洪超、贯伟楠、戴秋娃、王瑛、张壮、唐勇军、张洋……虽然已经退役了,但喜爱冰球、支持冰球的心使得他们依然来到球馆,为中国队加油。
曾是女子国家队的铁门,大冬会前还被国家队洋教练保罗念念不忘的霍丽娜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国冰球不容易,咱到场支持一下那是必须地。”
中国比赛不完我不撤
在众多球迷中,还有一些在前卫队打业余冰球的队员,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看冰球,就是过年!”就是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广州的艾迪飞到哈尔滨来看球,此外还有上海的胡旭,北京的张静、张海燕,西安的陆冬冬……
大庆的冰球迷韩志洪扛着摄影用的“大炮”和朋友一道来哈尔滨看冰球。“我们要看完中国队的全部比赛,中国队不打完,我们肯定不撤。”
我准备投资冰城冰球
“我是深圳来的,不仅要看球,还要考察准备投资冰球。”詹先生是个生意人,因为和国家队老队员的交往,使得他爱上了冰球。这次到哈尔滨来看球,既过了眼瘾,又发现了商机。
相关链接:
责编:朱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