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的速滑比赛中,中国选手于凤桐、于静分别负于韩国选手李康爽、李相花。按实力分析,男女500米金牌中韩有平分秋色之趋势。赛前多数人分析,至少在女子项目上,中国队是可以得到大冬会首枚金牌的,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韩国人不仅获得了大冬会首金,而且是将两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不过列举战绩,韩国选手的综合实力还是在中国选手之上的。
从实力上看 差距不大
亚洲选手在速滑短距离项目上一直很有天赋,在世界冰坛占有一席之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选手叶乔波、王秀丽、薛瑞红、宋臣和王曼丽等都有不俗表现,最有代表性的是,叶乔波曾先后在两届冬奥会上获得1银1铜,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日本选手清水宏保曾获得1998年长野冬奥会男子500米金牌。
现今,世界冰坛“后浪推前浪”,而形成了全新格局。如,女子短距离项目,德国沃尔夫、中国王北星和韩国李相花被称作“三剑客”,在赛场上领衔主演。此次大冬会,前两位因故缺席,惟有韩国李相花披挂上阵。那么,按实力和以往战绩来说,她就是“第一号种子”选手,获得金牌也在情理之中。
于静两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选手,在国内排名八九位。或许是这原因,在全国十一运会举行的前3年交流给宁夏代表团。出人意料的是,她在近两年进步神速——2007年获得都灵大冬会500米铜牌;在去年初的全国十一运会上获得500米冠军而小有名气;在去年秋于长春举行的世界杯系列赛中,获得B组头名而进入A组,在紧接着进行的世界杯系列赛日本站比赛中,一举获得500米冠军。对此,专家们分析说,于静这次夺冠有一定戏剧性——当时德国名将沃尔夫意外摔倒,韩国选手李相花因此受到一些影响而速度减慢。
后来,于静也曾在一些大赛中与李相花相遇,但同场不同组,没有真正同组较量过。平心而论,李相花整体实力还在于静之上。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速滑部部长肖华说,在实力上,于静与对手有点差距,但并不大。赛前,我们并没有下达必夺这枚金牌的“死命令”,只是希望于静、任慧等选手放手一搏。
当然,我们认为于静提高竞技水平空间还很大,她可能与王北星联袂冲击明年温哥华冬奥会金牌。
再说男选手。就实力来说,于凤桐与韩国李康爽难分伯仲,谁胜都不意外。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于凤桐获得第五名,而李康爽获得铜牌。在这之后的一系列比赛中,两人曾多次在赛场狭路相逢。去年,后者因伤曾一度中断参加国际大赛,直到今年初才在赛场露面。
据说,他伤病痊愈之后苦练基本功,将目标瞄准了此次大冬会。可以说,他为了夺金而在赛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于凤桐一直南征北战,争取获得这个年度世界杯系列赛总冠军。因此,输掉这场比赛并不意味着水平下降,他此次滑出的34.89秒,创造了他在这个冰场个人最好成绩。
从经验上看 尚存不足
临场经验对选手来说很重要。丰富者,在赛场上可以沉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做到游刃有余。反之,往往在顺风顺水情况下,痛失大好局面,反胜为败。
于静与李相花相比,经验还是显得不足。在昨天比赛第一次滑行中,还算不错,而第二次滑行则明显看出欲速则不达。于静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坦承:这次赛事在家门口举行应该获得较好成绩,向家乡父老汇报。因此,特别希望自己滑得更好些,将第一次滑行的“损失”夺回来。结果“越想滑好越滑不好”,在出小弯道时,冰刀踩空而影响了速度。
于静的两次滑行成绩分别是38.42秒和38.47秒,总成绩落后李相花0.31秒,这恰恰是冰刀踩空的时间损失。
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认为,于静还是有点紧张,“小弯道技术动作不规范”,导致她以微弱差距负于对手。“不过,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短距离选手”。
老到的于凤桐在第二次滑行时,遇到了同组对手抢跑的状况,却没有受到影响。赛后,他说,这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在以往比赛中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但他对李康爽的超水平发挥似乎始料不及。其实,中国选手竞技水平并不比对手差多少,却往往输在经验上,输在心理上,像名将叶乔波两次冬奥会都与金牌失之交臂,个中原因多半是心理上的。
责编:陈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