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主持人和两名大冬会志愿者访谈前合影
新华网哈尔滨2月19日电 “错过北京奥运会非常遗憾,所以这次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庞博这样回忆着当初报名参加哈尔滨大冬会志愿者时的心情。
作为哈尔滨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庞博去年4月就在志愿者招募活动中报了名。希望能够为大冬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经过笔试、考核、面试等层层选拔,哈尔滨商学院社联主席庞博和学生会主席吕昕幸运地成为大冬会的志愿者。
喜悦过后,迎接他们的是艰苦的培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不仅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更需要有全面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志愿者知识、服务礼仪、英文会话,甚至体能都是他们必须要迈过的难关。在随后的培训中,有关大冬会的一切事物都巨细靡遗地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就连最简单的端茶倒水也是志愿者培训的一部分——吕昕说:“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为台上嘉宾倒水也是培训的一部分。不仅倒水的姿势要正确,甚至倒茶的方位都必须合乎礼仪标准。”
经过了艰苦的培训,吕昕和庞博终于可以正式上岗,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大冬会。然而,实战不同于培训,困难总是不期而遇。吕昕说:“为实现成为志愿者的梦想,我们面对困难时心中想的只有克服。”
大冬会组委会考虑到哈尔滨天气较为寒冷,特地为每位记者都准备了一件防寒服。发放防寒服也就成了新闻中心志愿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衣服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尺码,记者的身材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对于颜色款式也是各有所爱,这就需要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细心、体贴的服务,让每一位记者朋友满意。
由于记者们来自世界各地,虽然大多数可以用英语交流,可是他们的口音却成了交流中最大问题。一位来自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记者提出要更换防寒服。而他讲的带有阿拉伯口音的英语,却把志愿者们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主新闻中心服务台值班的吕昕和庞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明白了这位记者的需求,为他挑选了合适的尺码和他喜欢的颜色,终于,这名记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对志愿者工作最好的回报。吕昕说:“当我们看到日常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应用,为他人提供方便,我们的心里真是非常高兴。”当这位记者满意地离开时,吕昕和庞博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胜利”的手势。
“我们希望展示中国志愿者的形象,展示中国大学生的形象。奥运会后再次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志愿者的风采。”这是吕欣和庞博的共同梦想,也是所有大冬会志愿者的共同梦想。全世界将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看到志愿者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责编:毛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