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南队正式落户武汉
为了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时任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的陈先承诺:“不管你在原单位什么待遇,留在武汉后,这方面只升不降。有问题只管开口。”
1953年1月,中南区六省二市在武汉举行第二届全国足球锦标赛选拔赛,龙仕君等上届主力球员再度入选中南队去上海参加比赛。比赛完毕后, 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兼中南团委军体部长的陈先(后为国家体委副主任)决定让所有队员一律留下。
龙仕君回忆说:“陈先当时是参过军打过仗的,虽然年纪轻轻,但说话做事很有魄力,他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全部留下,有问题找我’。”为了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陈先还承诺:“不管你在原单位什么待遇,留在武汉后,这方面只升不降。有问题只管开口。”
当时不少外省球员,已经在当地有家有口。有的人在当地有不错的工作:银行职员、水电修理工、电影院会计。因此,尽管上级已经做出决定,但仍有不少人念着要回家。这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当时队内的23人留下了18人。当时22岁的龙仕君还没有成家,就答应留下来,正式落户武汉,成为新武汉人。
1957年,中南队改称湖北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比较紧张。为了给足球队争取房子,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陈先还跟当时的中南区组织部拍了桌子。
1953年3月13日,以顾以撒、闵观祥、方启和、余敏俊、龙仕君等为主力的“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成立,湖北足球不但有了自己的“专业班子”,而且以龙仕君为首的中南队落户武汉也给湖北留下了足球的火种,湖北足球历史从那天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
此后,“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陆续扩充排球、篮球、田径等项目,成了湖北体育在建国后的一块基石。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比较紧张,为了给足球队争取房子,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陈先还跟当时的中南区组织部拍了桌子。最终,组织部把汇通路8号(现为武汉档案馆)房子划归体训大队使用,这才给中南队安了一个家。1957年,中南行政区撤销, 中南队正式改称湖北队。
◆解放前的武汉足球
早在1898年,汉口博学书院(现市四中)开辟正式标准足球场,武汉开始有足球活动。1901-1910年间,教会学校出现校际间足球比赛。30年代,武汉足球运动更为活跃,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以武汉运动员为主组成的湖北队,连续获得第五和第六届华中运动会的足球锦标;汉口市足球代表队连续夺得第六届至第九届湖北省运动会足球冠军。汉口体育协进会同有关单位分别举办过“公园杯”、“怒吼杯”、“进化杯”等一系列足球比赛。
除此之外,草根足球也相当普及,湖北足球元老之一的郭立兴老人回忆说:“那时候都是以行业工会为单位,卖布的成立一个队叫经纬队,海员成立一个队叫海涛队、就连摆摊子的小贩也组了一个队名叫摊锋队,专门从事足球活动的体育团体达20余个。”
其中,有些队还同外国商人联队、水兵队等进行过足球比赛。1933年春,汉口博学中学学生足球队同英、法、德、日等8国商人联队在汉口西商跑马场进行的比赛中,结果博学中学以4:2击败外国足球联队,这可能是有文献记载的武汉足球“外战”的首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