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 被升格的“飞机偷窃罪”
上世纪70年代湖北足球风光无限,不过当时发生的一起“冤假错案”让湖北足球背上令人不齿的罪名。
事情还得从1973年出访非洲说起,当时湖北队接到出访任务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当时乘坐的是法航的飞机。由于去非洲路途遥远,需要在飞机上用餐,上世纪70年代法航飞机上还没有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给乘客用的餐具都是不锈钢制品。
看到同机的一些印度人偷偷地把不锈钢餐具塞进自己包里,不少湖北队队员在用完餐之后,也偷偷地效法,把一些餐具、打火机等物品留下当做纪念。
龙仕君回忆说:“当时不锈钢的餐具在中国国内还算比较稀罕,队员根本没想这么多,只想留些东西作纪念。而且飞机上的服务员也没有要求回收这些东西,所以当时想拿就拿了。”
其实抵达非洲后,一些队员心里有点不太踏实,有人还去问过驻当地的新华社记者,拿东西的事情是否妥当,这位记者十分有把握地说:“这有什么?绝对没问题。”得到肯定答复后,队员心头上的大石总算落了地。一些队员还用拿的不锈钢餐具在当地换了手表等器物。
让人没想到的是,湖北队回国不久,此事被捅到了国家体委,相关领导震怒,湖北队马上被通报批评。开始被定罪为“偷窃”,湖北足球队真是百口莫辩。最后在充分了解情况及湖北方面多次解释之后,此事被定为“偷拿”。尽管如此,一个“偷”字多少让湖北足球蒙上冤屈,此后,湖北足球队在上级领导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失去了一些出国交流比赛的机会。直到1977年,湖北队才得到一次访问泰国的机会。
◇代表人物 肖笃寅期待1972辉煌重现
武汉队退出之后,不少人无比担忧地说:“这下肖指导没事干了,没有比赛让他解说了。”在曾经有武汉队比赛的周末,湖北足球标志性人物的肖笃寅都会到电视台解说比赛,在一些年轻球迷的心目中,肖笃寅解说比赛的名气不比他当教练做球员时小多少,他业务知识专业,给一个球员的背影,他都知道这是谁,语言又简洁易懂,虽然有时会冒出几句带点“汉腔”的普通话,但这只会增加观众对他的亲切感。
对于过去的辉煌,肖笃寅谈得不多,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很多激动的、鲜亮的回忆都已云淡风轻了,“我们觉得很正常,都是份内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多说的”。
但是,在介绍上世纪70年代的湖北足球历史时,肖导对当时训练条件的艰苦、生存的不易几乎只字不提。“每个月的工资是8块钱,不怎么买东西的话,每个月还能攒一点钱下来。”但他认为1972年的冠军是湖北足球至今无法复制的最辉煌时刻,“我们拿到的那个冠军相当于现在的联赛冠军,武汉队在联赛成绩最好的时候也只是七连胜。”回忆也好,纪念也罢,都不是为了回到过去,给历史贴金,而是为了今天的需要和明天的前进。
当记者问肖指导,现在武汉队已经退出了中超,目前几乎是一切要重新再来,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湖北足球,何时才能重现1972年的辉煌?”肖指导想了想说:“这可能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梯队建设一直都很成熟,把希望的火种保留好,这样的一天终会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