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体育城市观察报告: 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 筑基世界体育之城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1-02 22:19:08
央视网 | 2025-01-02 22:19: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2024年,杭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860亿元,在生活体育方面也展示出鲜明的特色。进入到2024年,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在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国际赛事之城建设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4年12月,由中国生活体育大会智库团队发起,北京体育大学白宇飞教授团队倾力打造的2024年度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榜单矩阵重磅发布,杭州榜上有名——在25座城市各项指标中,杭州的经济指标0.8388,宜居指标为0.4457,体育指标为1.8678,认知指标为0.4371,潜力指标为0.3966。

城市生活体育指数理论模型

城市生活体育指数理论模型

杭州生活体育指数得分图

杭州生活体育指数得分图

一、从夜经济到数字化体育消费

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州居民体育及相关消费达489.6亿元,环比增长15.6%,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体育娱乐类零售额达23.5亿,这在全国居于前列。

通过举办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杭州西湖赛艇挑战赛、京杭大运河水上对抗赛、杭州马拉松、国际(杭州)毅行大会、杭州动漫节、杭州文博会、杭州奇妙夜、户外休闲旅游节等具备地方特色的赛事展会,带动游购娱等休闲消费。2023年,全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健康产业增加值1627亿元。仅富阳桐洲岛举办2023杭州户外休闲旅游节三天期间,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09%;2024年春节假期大明山滑雪场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

“跟着赛事游杭州”,主要是围绕马拉松、电竞、马术、水上运动等热门运动推出休闲旅游套餐。2024/2025赛季FIH女子曲棍球世界超级联赛中国站,就吸引近两万观众现场比赛。在杭州奥体中心的2024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5天比赛观众总人数近9万人,决赛上座率超过95%。这方面既有经典线路推荐,又有配套交通出行、酒店住宿、租车包车、景区门票、美食餐饮等多种组合,个性化定制多款“体育+旅游”文体旅融合专属产品上架销售。

杭州通过举办“体育夜经济活动”,如在西溪银泰城举办的“夜健身点亮夜生活”主题活动,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促进了体育消费,还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主题活动包括推荐10个“动感夜健”示范点位(李宁体育园、大运河亚运公园等),推动飞盘、健身、羽毛球、篮球等新潮和传统项目的发展。特别是线上骑行打卡、线下兑换奖品的创新模式,吸引了从5岁至75岁各年龄段杭城市民积极参与,累计服务超4000人次。

杭州市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考核评估和星级评定机制落地见效,综合动态评估场馆开放成效。坚持场馆运营公益性与市场化并重,支持各地“一馆一策”盘活体育场馆资源,从体育赛事活动引进、全民健身开放、商业综合体及体育俱乐部入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举办等方面综合开发利用场馆。2024年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向公众开放亚运公共体育场馆”榜上有名。截至2024年9月底,全杭州60个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市民群众超过1675万人。杭州奥体中心是亚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的标杆,目前已举办各类大型活动76场次,促进区域消费约11亿元。

杭州亚运会场馆——奥体中心体育馆

杭州亚运会场馆——奥体中心体育馆

充分利用杭州“数字第一城”优势,将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富阳上官开启“产业+数字”新征程,加快数字技术在球拍企业“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品牌”的全流程渗透,深化智慧园区数字生态建设,持续打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服务链。2021年富阳举办了上官球拍云展直播决赛活动,现场直播卖货,3个小时内形成网络热点话题300个,抓住“直播经济”的风口和红利期,为球拍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二、亚运红利正当时 叠层开发串联区域发展

从“东方休闲之都”,到运动之城,后亚运时代的杭州,人们如何运动?数据显示,杭州全域构建“10分钟健身圈”,加快推进“一场两馆”建设,点状植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300处以上、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5万平方米以上,条状串联环浙步道450公里。使得杭州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从8年前的40.6%跃升到现在的46.01%,达到发达国家上游水平。

2024年,杭州加强惠民工程建设,高质高效完成体育方面的民生实事。全年,杭州新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300处以上、“环浙步道”450公里,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1万场、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培训1000堂,60家公共体育场馆深入做好惠民开放。

同时,杭州利用城市绿地资源,扩大可开发的体育空间。杭州的公园内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免费公共健身区域,降低了市民参与体育的成本。比如结合城市公园体系的体育功能“叠层”开发。以江(钱塘江)、河(大运河杭州段、浙东运河)、湖(西湖、南湖等)以及湿地(西溪湿地、五常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水体资源为基础,构建环湖沿水多类型全民健身绿道系统,推动沿江水上运动休闲带建设。

杭州临安青山湖骑行绿道

杭州临安青山湖骑行绿道

杭州也持续推进体育文化带建设,串联起各类户外运动。《杭州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连通的三江水系和良渚文化带、京杭大运河文化带为纽带,整合“三江两岸”的特色休闲体育资源,打造沿江休闲运动发展带。串联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户外运动区域带。

此外,通过建设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杭州集聚体育产业资源要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杭州现拥有富阳、淳安两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淳安、富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对地方GDP贡献值超过1%。而富阳上官乡依靠集聚了360多家球拍生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球拍之乡”。

三、“举办一场赛,提升一座城”

2024年,杭州计划举办区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450余场,其中,国际级、国家级体育赛事近100场,涵盖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电竞、皮划艇等35个项目。而跟着赛事游杭州,也成为自主赛事最主要的特色。

杭州制定“国际赛事之城”的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引入更多高级别国际赛事。由杭州市和国际划联共同首创、同一个赛事中集齐皮划艇两个奥运项目(静水皮划艇、激流回旋皮划艇)和两个非奥运项目(皮划艇马拉松、皮艇球)的国际皮划艇综合赛事——首届国际皮划艇“杭州超级杯”、2024/2025赛季FIH女子曲棍球世界超级联赛第6赛季(中国站)、2024年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2024杭州高尔夫球公开赛、2024世界无人机锦标赛等20多场大型国际赛事的筹备和举办,为杭州生活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合自然、文化优势资源,杭州在西湖、大运河、钱塘江等地标景观打造本土赛事特色场景,进一步优化赛事组织、创新宣传推广。通过各地申报创建“浙江省赛事集聚县(区)”,鼓励各地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造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艇、攀岩等本地区自主品牌赛事。这方面既有杭州马拉松、国际(杭州)毅行大会等国际影响力品牌,还有列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的2024“京杭大运河”皮划艇马拉松系列赛(杭州站),基于京杭大运河这一独特优势资源的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受到广大年轻人喜爱的街舞挑战赛、电竞赛事等。

杭州还结合杭州自然、文化优势资源打造本土赛事特色场景,培育本地赛事品牌,形成“一区多品、百花争艳”态势。比如钱塘女子马拉松、富阳半程马拉松、径山毅行、杭州(国际)西湖毅行、踏遍青山西湖群山跑、萧山环浙步道、中国千岛湖金犀牛水上嘉年华、淳安千岛湖骑行游会、临安2024香港明星足球队友谊赛等,也包括“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的临平区,还有探索“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大型专业运动会”模式,持续挖掘场地赛事价值,全面打造轮滑品牌的钱塘江,都是“一区多品”体育赛事的典型代表。

西湖边的骑行活动

西湖边的骑行活动

四、运动在“最美杭州” 生活体育多维度融合典范

一方面,杭州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提出并实施了“文旅+体育+生活”的发展模式,利用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体育活动与旅游、文化活动有机融合。例如,未来三年内将建成27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最美段落”,通过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与文化展览等形式,让市民和游客在体验体育运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杭州的历史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杭州重视体育的助农作用,在农业中植入体育元素,培育了体育农业休闲、体育民宿、体育乡村体验等特色集聚区,成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富阳区还依托良好的运动休闲基底,开发“祥瑞龙舟”新劳动教育体验,推出“亚联飞行营地”、永安山滑翔伞基地和星空露营等产品,提高了“体育+旅游”“体育+研学”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同时,杭州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体育产业发展内涵。上城、拱墅等区打造城市运动休闲综合体、时尚消费都市圈和竞赛表演集聚区;桐庐、淳安等区县市依托山水陆空资源,发展航空、马术等区域特色休闲业态。

杭州还建立了多个电竞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知名电竞俱乐部和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为生活体育贡献青春与科技力量

杭州一直将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主要目标。2024年,杭州加快推进本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和杭州体育场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体教融合”,联合教育部门推动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效。同时,杭州将旱地冰球、轮滑等新兴项目作为特色体育课程,进一步完善全市足球青训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与高校间的战略合作,研究探索增设体育相关专业院系,不断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基于自身的科技优势,杭州也一直在推进智慧体育建设,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体育咨询、票务服务,甚至远程运动指导,以此深化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改革。一方面,杭州坚持提高数字服务精准度,确保全民健身地图中各地体育场地设施数据项准确率不低于90%,“浙里办”应用中公共体育场馆所属场地设施资源80%以上均实现线上预订。另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服务场景,“亚运场馆在线”平台上线场馆开放效能指数分析功能,拓展健身指导、器材共享、积分奖励等场景;城市百姓健身房接入“浙里健身”应用,实时收集上传健身人流量动态数据,实现监测分析功能;“浙里健身”体质测试服务开启常态化线上预约,远程提供科学健身建议。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如何进一步擦亮“人间天堂·最忆杭州”的金名片?把文化、旅游、体育更加紧密的结合,形成1+1+1>3的效应,值得我们期待!(特约撰稿:杨旺 实习生:杜欣蔚)

编辑:卢芳菲 责任编辑:王晓遐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体育精彩视频
体育视觉系 换一换
正在阅读:中国生活体育城市观察报告: 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 筑基世界体育之城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