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溃败津门之后,引起了各方人士极大关注,都在帮助查找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姚明缺阵,也有的说是两个月备战的时间太短,还有的说是伤病困扰,当然也有的说是郭士强临场指挥不得力。记者以为,这些说法过于强调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作用。
确实,有姚与无姚的中国男篮,就是两支档次不同的球队。但是,姚明迟早要淡出国家队,无姚的中国男篮不再拥有内线绝对优势,其打法必须有所改变。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过于依赖姚明的中国男篮,想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在打法上有明显改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郭士强执教的思路是尤纳斯一整套攻防战术体系的延续。虽然郭士强在上任时也提出要把队伍向“快、灵、准、变”的方向发展,但这批队员的习惯和意识很难扭转。有姚明的中国男篮的主力阵容平均身高是2.07米,这绝对是世界一流强队的高度,但是,在北京奥运会12支参赛队中,中国队的快攻得分是最少的,仅得14分,场均才得2.3分。让这样一支习惯了半场站立式进攻的球队快起来,确实很难。尽管在亚锦赛与黎巴嫩、约旦等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快攻得分已有所增加,但在与伊朗队的决赛中,速度还是落在了下风。
无论是准备亚洲比赛还是世界大赛,中国男篮集训的时间历来是世界上最长的,两个月在中国篮协看来是很短的,但实际上仍然是亚洲球队中时间最长的。冠军伊朗队1个月,约旦和黎巴嫩的时间更短。伤病哪个队都有,人家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人家又是怎样合理使用主力与替补队员的。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出现危机,选材陷入误区,训练粗糙的现象早就存在,现在把这个问题搬出来,给人以找借口之嫌。在一场反常的溃败面前,中国篮协、中国男篮应更多挖掘更深层次的主观原因。否则,就难以真正汲取教训,走出溃败阴影。
京城一位同行说得好,中国男篮可以没有姚明,但不能没脊梁。没有姚明,中国男篮在复赛、半决赛拼得不善,为什么在决赛中骤然失去血性?进攻不力,可以去拼防守,为什么防守形同虚设,联防不像联防,盯人不像盯人?为什么一次次地暂停和换人无济于事?是郭士强的指挥有误还是队员不执行战术?一系列的疑问需要找到真实的答案。这些问题不找准,中国男篮就难以在亚洲重振雄风。
相关链接:
[组图]男排男篮大比拼 男排主攻似姚明孪生兄弟
姚明每天坐轮椅投篮几百次 火箭球票销售依良好
联盟五大中锋:湖人小鲨上榜 阿联队友挤走姚明
[组图]NBA慈善家:姚明只能排第2 阿联榜上有名
[组图]姚明叶莉情史回顾:16岁初识 红绳定情
专家:姚明应向国家队再见 巨人下赛季不该复出
姚明爱心视频亮相赈灾晚会 否认明年提前复出
责编:王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