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进“鸟巢”,才能体验到“鸟巢”的味道,这是李兴钢在许多场合反复讲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显然不仅是针对设计师,也是针对每一个普通的观众讲的。“人们建一个体育场是因为一些人在那儿进行竞技,而另外一些人在周围捧场,我们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我们的设计就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设计。这个‘内’就是看台以及赛场,我们设计的看台是碗形的看台。这个‘外’就是给这个看台加一个外罩,把这个看台罩起来。我们最终找到了这样一种编织式的结构,它有点像自行车辐条的编织情况,48根大梁沿着中间的开口相切,然后一下下向后编织起来。这才有了鸟巢结构。鸟巢不是设计的原因,而是设计的一个结果。”李兴钢如此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作为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场馆―――开闭幕式的举办地,“鸟巢”的设计和施工都体现了这样的原则。李兴钢向记者介绍:“鸟巢”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体现“节俭办奥运”的精神,设计师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用钢量从原来方案设定的5.5万吨减少到4万吨,取消了可开启屋顶,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在绿色奥运方面,比如开放式的结构设计,使体育场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不使用空调设备也一样能保证运动员发挥出在其他比赛场馆发挥出的竞技水平,使观众能更好地观看比赛;在人文奥运方面,更是体现了对中国文化与美学的重视与体现,特别是“鸟巢”设计的标识系统以及为运动员、观众、记者、残疾人等在体育场内外进行包括比赛、观赛、转播在内的各项活动所设置的空间、设施,充分体现了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过改进后的“鸟巢”将最初设计的10万个座位减少到现在的9.1万个,其中1.1万个是临时座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后将保留8万个永久座席,还可以承担其他重大比赛、常规赛事以及其他综合性服务。“最为重要的是,在奥运会的时候展示这样一个主会场,特别能够体现中国人包容、开放的胸怀。”李兴钢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