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今年4月初,七十多岁的老队医袁大妈到北仑,虽然退休了,她还是很记挂着在这里训练的队员,尤其是王皓和陈玘。王皓早就把袁大妈当成自己的亲奶奶,为了讨她开心,时不时小撒一个娇几乎成了他的例行功课。袁大妈最喜欢看王皓的笑,嘴角弯弯的,带着点羞涩的笑。这样的笑容,只有最亲密的人,才有机会看到。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会记起,眼前这个看起来肩膀宽阔的男孩,生于1983年。
“运动员的最根本素质,就是在公平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比赛。如果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要求自己一定要胜利、一定要打得漂亮,但是对手没有包袱,是不是不公平啊?当然,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国人对你寄予厚望,都是出于关爱和信任。但是运动员只能承受作为运动员的正常的压力,能做的就是上场把练的东西打出来,尽情享受每一分、享受每一刻。不能说我在场上打比赛,我不要这一分,中国人民还要这一分呢。我这一分输了怎么样?赢了怎么样?背上这样的包袱,任何人也打不上来!”这是刘国梁对王皓说的话,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他就曾经背上过沉重的包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他不想王皓重蹈覆辙。
2008年8月23日晚10点,在北大乒乓球馆的一个小房间里,刘国梁的对面坐着王励勤和王皓,他轻轻地说:“马琳也挺不容易的,从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开始和我打决赛,一直到今天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磨一剑。”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奥运冠军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少赫赫有名的运动员,像佩尔森、萨姆索诺夫、波尔……连奥运会奖牌的滋味都没有尝到过。当时的王皓可能没有听懂,或者根本没有听进去。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怀疑前辈经验的正确性;认为自己不会犯和他们一样的错误;认为他们所说的并没有那么严重……直到有一天发现,前辈们的话每一句都是真理。不知道王皓现在处于哪一个位置,但他对刘国梁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的。刘国梁给了王皓一个四年规划,目标是伦敦奥运会夺冠。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所有的大赛对于王皓来说都只是锻炼的机会,拿不拿冠军并不强求。“我就让自己越挫越勇,能够内心强大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乐趣和快乐。这里讲的不是拿到冠军的感觉,其实拿冠军就是瞬间的高兴,备战这四年的过程你要能找到乐趣才行。天天背着包袱打球,赢了也没有乐趣,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打球,他才能真正找回自己。”
人生中很多时候,都会处于“拿得起,放不下”的状态,王皓现在也是如此。小时候,他的父母只希望他能打进国家队,完全没想到有一天他能成为奥运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核心人物。武侠小说里有一种高手,武功练到“已臻化境”的程度,树枝、柳条,甚至布条都能成为杀人的利器,遇到使什么样招数的对手都能挥洒自如。这也是刘国梁希望王皓能够到达的境界。“这次世乒赛我们不会给他特别的要求,希望他能换一种心态为自己定目标,不要说非得拿冠军,不拿冠军就是失败怎么样的。我现在要求,不给他任何包袱,放开打,能打到哪儿算哪儿。”
聊了半个多小时,我坐在地上腿都麻了,王皓忽然发现这一点,不好意思地坐起身,笑着说:“你赶紧坐到垫子上来。”他笑起来的时候,嘴角隐隐有个小酒窝,让笑容显得更甜、更阳光。“每天走进球馆都挺开心的,练得挺高兴。从现在开始到伦敦奥运会,还要经过三届世乒赛,这一次教练没有规定我非要打到哪种程度,我当然也不需要规定自己。如果非要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每一场比赛都打得挥洒自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