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报道

优秀共产党人

历史时刻

革命圣地

  党的建设

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访老将军张爱萍


  一场骤然而至的疾雨,给久旱的华北大地带来了几丝难得的凉爽。雨后的北京,绿叶滴翠,满目葱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百战疆场的老将军张爱萍。夏日的阳光映照在老将军的脸上,提到战火纷飞的难忘岁月,身经百战的张爱萍禁不住将目光停在窗外那几株挺拔的青竹上。

  “土城战酣血犹热,赤水西渡不畏寒。”这是张爱萍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句。回忆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雄的工农红军驰骋11省,长驱2万5千里,粉碎敌人几十万大军围堵,取得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老将军依然壮怀不已。

  “在铁火交加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有多少风雨同舟的战友,在我们身边突然倒下。他们来不及说完一句话,甚至来不及看战友一眼,就和我们永别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就是由无数烈士的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张爱萍感慨万千,“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91岁的张爱萍将军,丰富的人生闪现着传奇色彩: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转入中国共产党,19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基层指挥员,23岁担任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24岁参加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45岁被授予上将军衔。从排长到将军,从司令员政委到国务院副总理,再到共和国国防部长;从善于靠前指挥,到勇任前三次核试验总指挥,再到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地球同步卫星研制试验的组织者,世纪老人的人生履历就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历程的缩影。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能够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张爱萍说,这个伟大的胜利,主要是由于遵义会议后,红军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和毛主席在指挥上料敌如神,完全置敌于自己掌握之中。

  张爱萍激动地说,从遵义到胜利渡过大渡河与四方面军会师,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最关紧要的带有决定意义的阶段,也是红军长征中行动最积极、最活跃的阶段,是战争史上最光辉的范例。没有这个阶段的胜利,红军就难于转危为安,就不可能最后完成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任务。这个辉煌的胜利,是党中央遵义会议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纷飞的弹雨,弥漫的硝烟,长征中的红军以势不可挡的气概杀出一条血路,抢夺娄山关、力克遵义城、金沙江阻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在战斗中打出了威风,吓得敌人闻风丧胆。娄山关是著名的险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贵州军阀王家烈一部企图先红军占领这一险关,以便截断红军的前进路程,从而扼死红军。担任红三军团十一团政委的张爱萍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率部队迂回袭击敌人,切断其退路。

  “前进,兜住敌人的屁股!”“前进,砸碎敌人的脑壳!”一个个简洁的口号在队伍中传诵。激烈的白刃战开始了,刺刀飞舞,吼声震天,血肉横飞,敌人溃退下去了。片刻,又反扑上来,又是一场激战,又是落荒而逃……张爱萍率全团将敌人一个师大部分歼灭,敌师长狼狈逃窜。激战结束,张爱萍乘兴赋诗一首,“天降飞兵板桥畔,惊敌胆,娄山关上红旗展。”

  红军能彻底征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还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张爱萍说,在攻克遵义城的激烈战斗中,许多好战友英勇地倒下了。遵义城以一河为界,分老城新城两部分,红军占领了新城的街市后,敌军退守老城。跟随红十一团行动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与张爱萍一起隐蔽在一个小土墩后面观察敌情并发布命令。“你们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张爱萍陷入了深深的回忆,“突然,邓萍的话停了,一头栽倒了,粘稠的红色液体从他的头上汩汩冒出。”悲壮的往事让张爱萍难抑心中的哀痛。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张爱萍回忆说,雪山巍巍,草地茫茫,红军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更赖军民鱼水情。长征途中,有的红军战士将自己仅有的一袋口粮送给了当地断粮多日的母子三人,粮食救了母子三人的命,但红军战士却没能走出大草地。当年红军在穿越彝族区时,红军开路工兵连遭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的围攻。武器被夺走了,指挥员被打伤,红军战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彝胞被感动了,不少人参加了红军队伍,还有人为红军带路。当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会盟结为兄弟后,一面“中国红军彝民沽基支队”的红旗树起在大凉山中……60多年后,张爱萍仍能回忆起红军在挺进大渡河的行军路上看到的彝族同胞居住区上空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张爱萍动情地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张爱萍吟哦起自己创作的一首诗,声音中充满了坚毅,“长征取得的胜利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产生伟大的军队、伟大的战士,也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让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新华网 翟伟)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