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人员党支部:流动党员的家  |
近年来,随着人才交流日益广泛,许多党员也在流动,组织关系不稳定不但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难题,也不利于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南方人才市场成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陈明是广州的一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个体经营者,党的生日快到了,他打开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流动的旗帜”网页,给流动党员党支部发了一封邮件,建议如何丰富组织生活。经历了由国营企业的党支部书记到干个体后不知在哪里过组织生活的过程,陈明更珍惜流动人员党支部这个家,虽然流动人员党支部已经成立4年多了,但提起第一次党小组会,陈明仍记忆犹新。
陈明说:“来到流动党支部,感觉好象是游子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有一种说不出的暖流。”
陈明说出了许多流动党员的心里话。这些年随着人才的流动,许多党员离开了家乡和原来的单位,从各个省市进入了广州的合资或外资企业,还有的自己搞经营;他们的档案放在了南方人才中心,但组织关系却迟迟找不到归宿,一些党员甚至为该到哪里交党费而发愁。
陈明说:“我们心里的感觉就象孩子离开了母亲,很失落;我们很希望能给我们这些流动党员成立一个支部。”
流动党员们的强烈愿望触动了南方人才市场的管理者,但在讨论是否该为流动人员专门成立党支部时,有人认为,南方人才市场覆盖整个华南地区的人才交流业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再说要成立专门的党支部,工作人员,活动经费怎样落实,这些流动党员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但多次讨论后他们最终意识到,仅仅做好人才的交流是不够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怎样保持流动党员队伍的稳定,如何使流动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 盛南方:“如果我们不去加强对他们进行党员队伍管理的话,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党员队伍中,党员就会逐步逐步出现流失的情况,如果(党员)流失就是我们党的队伍的损失。”
1996年底,流动人员党支部在南方人才市场成立了,但由于这些流动党员分布在华南地区的各行各业,面广线长点多,管理上的难题随之迩来。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 盛南方:“一个就是他们的流动性大,第二就是人员分散,我们考虑,管理工作一定要附和流动党员的这些特殊性。”
党支部按照行业,地区,居住的环境或者毕业的学校等把流动党员分成51个党小组,并在互联网上设立专栏,随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次党支部的活动内容也及时上网,网上还经常能看到流动党员发来的建议意见和心得体会;而不定期的问卷调查更能详细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
共产党员 严纪慈:“今年一月份,我收到了党支部发给我的一份思想教育问卷调查表,当时我的心里很感动,就是说这个组织时时刻刻记着我们,关心着我们,我就认认真真地填写完,又复制了几份,让公司其他的党员也填。”
流动人员党支部通过各种活动把党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党员们又通过一桩桩小事带动着身边的人。在一家大型企业做主管的黄明是流动党支部的一名成员,他不但自己的工作业绩十分突出,还经常帮同事跑业务,出主意,同事们有心里话都愿意找他说;得知98年特大洪灾的消息,黄明又第一个向灾区主动捐款2000元,其他员工纷纷响应,短短几天,公司90%以上的员工给灾区捐了8万多元。 许多党员的身体力行激励着身边的人,许多南方人才市场在册的人纷纷流动人员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60多名预备党员在这里转了正,流动人员党支部的成员由原来的400多名上升到现在的1600多名,成了全国最大的党支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