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作风建设 实践“三个代表”):为“四无”党员找“娘家”——成都市探索党员社会化管理新路子 |
今年初,成都市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特殊的党总支──“企业离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总支委员会”,为6700名破产企业的“无基层组织管理、无处交纳党费、无处过组织生活、无活动经费”的离退休党员找了个新“娘家”,一举成为目前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基层党总支,使大批“四无”老党员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探索出一条加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无”党员有了新“娘家”
近年来,一些亏损严重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相继被实施了破产、兼并、重组,大批下岗党员、失业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流向社会。据成都市委组织部调查,在全市数以十万计的下岗党员、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和农村外出党员中,有近30%的人是“四无”党员。
成都东郊的南光厂破产后,300多名老党员没了组织,心理上一时接受不了,一些老人买菜时路过工厂大门,忍不住痛哭失声。原外运公司工会主席魏尚楷是回族人,也是一名党员,他眼含泪光地说 :“企业破产了,我们进了退管站,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倒是解决了。可是,党组织没了,没人管我们了,好像一下子没了‘家’,心里慌慌的,不是个滋味。”
成都市有关部门在长达一年的调研后认为,怎样创建一个适合于这些“四无”党员特点,将长期脱离党的“四无”党员重新纳入党的教育管理范围,已成为我党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年2月,“中共成都市企业离退休党员社会化管理总支委员会”正式成立。它以日愈推广的退管站为依托,对进入社会化保险范筹的企业离退休党员进行日常管理。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3个退管站建立了党支部,6700多名离退休党员找到了新“娘家”。
老党员有了新感觉
退管站党支部的建立,激发出这些白发党员的爱党热情。党总支成立不到三个月,1600多名党员主动交回了组织关系,上交了拖欠的党费2万多元。
红牌楼退管站67岁的老党员殷造泽,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到400元,农村户口的妻子又长年生病,几十年来家里没置办一件像样的家俱,勉强维持生活。党支部成立后,他一次就补交了180多元的党费。髋关节痿缩、行动不便的鲁学良老人,自己开了一个“农家乐”,固定资产20多万元。他自愿定了个高标准,每年交党费200元,超过规定一倍多。
退管站党支部的建立,让一度失去组织的老党员又找回了“党员的感觉”,组织生活重新纳入正常轨道。各支部坚持按时召开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议,上党课;党员定期过党小组、党支部生活,学习时事政治;经常举办一些书画比赛、棋类比赛等;把教授、医生、专家请来搞讲座,教老人们自我保健、崇尚科学文明的知识。今年6月,退管站又开展了独具创意的“义工银行”活动,组织身体健康的党员做好人好事,把时间、地点、受服务人等情况再录入电脑,作为将来享受别人服务的“存折”。
好事有待做得更好
记者采访发现,社会化党组织管理方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仍存在着经费短缺、政策不明、纪律不严等问题。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各退管站的所有工作经费及党组织活动经费,均来源于财政拨款,平均到每名离退休人员头上,每年人均仅3.5元,只够解决退管站的维修费用、日常开销及招聘人员工资。
红牌楼退管站党支部组织委员王秀英叹着气说:“我们这里的党员住得分散,我老胳膊老腿的,还得骑几十分钟的自行车去收党费。干了10多年的党务工作了,我有党员的自觉性,不图别的。可看着组织生活那么简陋,别的委员那么辛苦,心里也不是滋味。”
据了解,国家事业机关的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均享受每年500元至800元的活动经费待遇。可是,新成立的社会化离退休党支部却没能享受这个政策。
据记者调查,成都市目前共有35万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其中有党员近5万余人。除此之外,还有包括下岗党员、失业党员和农村外出党员在内的数量更为庞大的“四无”党员。目前建立的离退休党员社会化党组织,只能化解“四无”党员问题的冰山一角。若想溶化整座冰山,有待一个更加完善、规范的社会化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建立。 ( 新华社记者蒋作平 丛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