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干部作风的对话——几位信访工作者访谈实录 |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加强作风建设 实践“三个代表”)题:关于干部作风的对话——几位信访工作者访谈实录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作为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信访工作直接联系人民群众,是展示党的作风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在第一线工作的广大信访工作者对作风建设有着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正在北京出席第五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代表。
“三个80%说明了什么?”
杜佐胜,男,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从事信访工作29年:
信访部门是一个窗口,领导干部可以从这里了解群众疾苦,人民群众从这里看到的是党的作风。国家信访局领导说,目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80%以上发生在基层,80%以上是有道理或有实际困难应当解决,80%以上是应该也能够在基层得到解决的。这三个80%说明了什么?在我看来,说明基层的工作没有做好;说明我们党的作风,特别是基层的作风确实存在问题,确实需要加强和改进;说明党中央在新世纪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专题讨论党的作风问题并作出决定,是非常重要,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
李国华,男,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从事信访工作26年:
信访工作是一个“晴雨表”,是一个“安全阀”。群众找上信访部门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得人心、顺民意,符合人民的利益。现在信访数量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做法不符合群众的利益。
杜佐胜: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群众观点淡薄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盛行,有的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群众意见很大。一些基层干部虽然生活在群众之中,但他们不了解群众,不知道群众缺什么、想什么,应当给他们解决什么,跟群众合不到一起。结果是群众有了问题,只能上访。
李国华: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群众的信访与基层干部的作风有关,其中最集中的是反映领导干部为政不廉、为政不公问题。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官僚气十足,制定政策不走群众路线。比如一个地方开放电动三轮车的问题,当初不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为了解决部分残疾人就业,就全面放开。现在为了环保和城市形象,又要全部取缔,没有解释,没有说明,群众一下子接受不了,产生很多问题,成为一个时期群众上访的主要议题。
杜佐胜: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确实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好了,他们是不会不辞辛苦一次次上访的。我们省谷城县武山镇以前有一批“上访专业户”。新的党委书记刚上任时,有人对他说:“那个镇很难搞,有一帮刁民,可得注意了。”这位书记上任没几天,克服种种困难,把这几位“刁民”请到镇政府,开了一个座谈会,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了他们长期反映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使镇里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邹伯钧,男,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从事信访工作10年:
我接着他们两位说两句。作风问题确实关系民心向背、事业的兴衰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在这方面,我们湖南是有教训的。1996年,我们省的一个县曾发生群众冲击地方政府的事件。根本原因就是某些领导脱离群众,党群关系生疏。从那时起,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信访工作,倾听群众呼声。省委、省政府还组织了10万名机关干部下乡村、入农户,了解民情民意。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民情汇报机制。干部的作风转变了,党群关系密切了,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有了保障。这几年,湖南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
晋兰英: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信访办公室主任,从事信访工作31年:
我们做信访工作,经常与老百姓接触。听得最多的,就是老百姓抱怨反映一个问题、解决一件事情实在太难了。老百姓是不是支持你的工作,说白了就是看你这个领导是不是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去年大年三十,我们市委书记接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城区一个地方垃圾成堆,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书记立即带着有关负责人到现场查看,当场解决问题。去年6月一天的深夜,有居民打电话向我们市长投诉,说周围的噪音吵得人无法入睡。市长放下电话立刻赶到现场督办解决。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觉得你和他一个心。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真正深入他们之中,跟他们讲真心话,办实在事,他们就会跟你同甘共苦。
邹伯钧:关键就在这。只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办实在事,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前年春节前一天,湖南一家工厂的工会主席带着两个人来到信访办说:“快过年了,工人家里还没钱买米呢!”省财政立即特批了50多万元,这点钱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工人们还是一再表示感激,让我们感动得不得了。邵阳市下岗工人多,老百姓生活困难。市委、市政府在想办法发展经济的同时,进家入户,与群众直接沟通,向他们解释,听取群众意见。老百姓很通情达理,这么多年来,邵阳很少有人到省里上访。
晋兰英:1998年8月,银川市开通“市长邮件”,鼓励人民群众给市长写信反映问题,市长亲自批办,给予答复。3年多来,银川市共受理“市长邮件”3537件,吸纳群众建议68条。1999年2月,银川市政府又开通“为民解忧督办专线”电话,到现在已受理群众督办电话32450件,办结率达到98%。这些措施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曲卫东,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信访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信访工作23年:
在信访工作第一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心换心。你真正为老百姓办事,他真把你当亲人。有一年大年三十半夜,一栋居民楼供热锅炉电机坏了,我带人连夜抢修。修好时,一个老太太端了一盘饺子、一杯酒过来,说:“孩子,你过年没过好,我替你过个年。”当时真让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曲哲,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原信访处处长,从事信访工作28年:
1997年4月,宁夏银川体育馆拆馆时发生坍塌事故,死伤16人,全部是外地来打工的,家属情绪很激动,找信访办。我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一方面协助稳定事态,一方面努力想办法在最短时间内作出了妥善处理。死者家属给自治区政府写信说,政府没有把他们当“外人”。老百姓的纯朴、厚道真让人感动。
曲卫东:所以我觉得,只要把群众看作自己的衣食父母,用真心就能赢得群众的真情。去年一天我刚上班,就进来一老一小,边哭边说:“政府同志,快救救我们吧,实在没活路了。”原来这一老一少是祖孙俩,老人已70多岁,一家三口全靠在个体油房打工的儿子挣钱糊口。半个月前油房锅炉爆炸,老人的儿子全身烫伤75%,深度2至3度。医院垫了4万元医疗费,还要4万元。钱从哪里来?老人急得没办法,到信访办来了。
怎么办呢?往外推是不行的。我就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亲人,我会袖手旁观吗?我赶紧找到有关部门领导,在当地组织募捐。3天后,当我们将沉甸甸的救命钱送到医院时,老人哽咽着反复念叨:“谢谢,谢谢!”
曲哲:群众没有燃眉之急,没有切肤之痛,是不会找上信访部门的。28年来,我和同事一道受理了多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连我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了。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自己的灵魂就得到一次净化。
曲卫东: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信访是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多年来我就认准一个理儿:只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老百姓就会信服你。“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