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
“两手抓”方针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克服由于各种原因滋生的犯罪行为,以及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消极、落后和腐败现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1979年6月,他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1982年,他又指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没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不但对外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也肯定要失败。有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就可以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后来,在许多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他又反复地论述了这一思想,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势的发展,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方针的这三个主要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相互之间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又各自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规定性。
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两手抓”的方针,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应当两个文明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两手抓”的提出,为防止和纠正思想方法和工作实践中的片面性,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第二,“两手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如果不加制约,任其完全自发运行,也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各种犯罪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各种法律、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限制市场本身的消极作用,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犯罪和消极腐败现象,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
“两手抓”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的指导方针,反映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解决治理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卓越领导艺术。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两手抓”就是“两点论”,认为只有一手不行,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行。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无论是一手抓改革开放和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和一手抓民主法制,还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和一手抓精神文明,两者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前一手都是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后一手都是为适应前一手的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以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如果只抓一手,或者把两手对立起来,必然导致片面性,不能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坚持“两手抓”的同时,还应当强调这一方针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冲击和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必然要求。此外,贯彻“两手抓”方针的整个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只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