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报道

优秀共产党人

历史时刻

革命圣地

  党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建设




  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日本开始采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主要注意力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奋起抗击,在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武力抗争的同时,还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日战争伟大事业的进行。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首先是政权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起了示范作用。1939年1月中旬至2月初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首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内实行的各项基本政策。此后,中共中央又发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一系列的指示,具体阐明了党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指出,根据地抗日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实行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以容纳各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为了保证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政权的施政方针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改良工农生活。共产党在政府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优势,是靠政策的正确、党员的模范作用和人民的拥护来实现的。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他们的意见。

  党在抗日根据地尽全力大力发展经济。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主要是发展农业,同时也注意到发展工业、贸易和金融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根据地在保障工农群众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为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劳资两利、公私兼顾、合理负担的原则。在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同时也适当地保证佃权。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照顾到地主、富农的利益。执行这个土地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但是却使得农民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工业和其他各项经济事业也有了发展。

  抗日根据地还积极进行了文化教育方面的建设。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力广泛地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战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发展国民教育,克服物质匮乏、人民困苦、敌人又不断干扰的困难,陆续地创办了大量的中、小学校和开展社会教育,来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举办了许多干部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就是一所这样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开办,为人民军队和各级党组织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展开。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日本的侵略面前,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侮,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因此,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负责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在民族政策上,中国共产党则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平等共处,团结御敌,为保卫民族利益,维护祖国的统一与独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和实行的各项新民主主义政策,表明根据地已经开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揭开了中国社会进化史上崭新的一页。同时,通过根据地在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同根据地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群众更加相信党,相信人民军队。这对敌后抗日战争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根据地各方面的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各个方面的干部,这些都对建国后新中国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