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暗示保护区范围必须再次调整。但是,保护区调整不调整,已经陷入两难。如果不调整,在几度鲸吞蚕食之下,保护区的功能几乎无法维持;如果要调整,放眼长江上游,在广大的区域内,干流、支流几乎都规划了密集的梯级水坝,纵然有心调整保护区,又该向何处去呢?
如此退无可退的局面,绝不仅仅在小南海水电站的决策中出现,金沙江下游4级大坝、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以及岷江、大渡河、雅砻江、乌江、嘉陵江干支流的密集开发,无不碰到这样的问题。20年来,为了水电开发的需要,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推到三峡,从三峡推到溪洛渡,从溪洛渡又推到小南海,如今小南海又要建,可能会推到岷江,近来又传来消息,岷江下游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也在考虑建一至两个梯级……
面对被电站规划和建设撕扯得支离破碎的鱼类栖息地,相关专家绞尽脑汁,力图在每一个水坝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做出补救措施。但这一个个看起来头头是道的补救方案,是否真的能挽救被推向绝境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呢?
补救措施多不可行
近期公布的阿海、观音岩等长江上游干流电站的《环评报告》简本,让公众有机会可以了解环评中确认的潜在环境影响,特别是对专家们提出的补救措施有所了解。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环保组织就阿海和观音岩两座水坝的《环评报告》简本及对公众疑问的答复中提出的保护措施咨询了有关专家。多位专家认为,鉴于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密集开发状况,《环评报告简本》提到的就地保护、增殖放流,以及捕捞过坝等措施,都难以有效保护鱼类种群。
比如增殖放流,多位专家同样认为在建库造成鱼类生存环境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放流的意义已经失去,难以让物种延续下去。在阿海《环评报告》简本及水电公司给公众的相关答复中提出“增殖放流鱼类适宜的生境在金沙江中游河段是有的,主要是落实如何权衡干流与支流开发与保护这一关键点。只要真正做到支流规划、开发服从干流的规划、开发,增殖放流鱼类的适宜生境是有保障的。”以上结论并无相应的论证支撑,且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方案,把措施建立在一个还未进行的设想上,显然无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威胁。
同时,多位专家提到还有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未成功或不成熟,这点也为金沙江水电建设的论证文件所承认。
但在公开回应公众疑问时,开发部门却笼统地提出“只要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投入足够的时间、经费和研究力量,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这一科学研究中来,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技术是可以实现技术成熟过关的”,这种建立在一个未经检验的假设前提下的提法,对于已如箭在弦上的开发项目的鱼类保护来说,也是难以成立和令人信服的。
与三峡、溪洛渡、阿海等水坝不同,小南海水电站环评报告将仿生态通道过鱼设施的建设作为其主要补救措施。在小南海《专题报告》论证会上,专家组特别指出,过鱼设施建设须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试验。其实,对于鱼道是否能有效减少水坝对鱼类的影响依然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认为,修建鱼道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有效手段,因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多数适应于激流环境,大坝修建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对它们是不适应的,特别是进行梯级开发时,急流生境丧失殆尽,对这些鱼类的保护问题不是修建鱼道就能够解决的。
同时,曹院士认为修建过鱼设施不能解决大坝上下鱼类基因交流的问题,因为它只能供鱼上溯,不能诱鱼下行;同时许多产漂流性卵的鱼类,鱼卵和初孵仔鱼在漂流过程中发育,通常要漂流400公里至500公里才能主动游泳,这些鱼在水库中是不能进行繁殖的,不能繁殖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而对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多为摄食底栖生物的特有鱼类,因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
生境消失是致命损害
从环评报告和之后开展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过程可以看出,水电开发的最大影响,是峡谷急流生境的消失,这对众多生活在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特别是那些必须在流水中繁殖的鱼类将是十分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
以观音岩水电站为例,其《环评报告简本》确认,“观音岩水电站库区江段在水库蓄水前主要是峡谷急流生境,它不仅是一些土著鱼类生活的环境,更是多种在急流中产卵鱼类的产卵场。蓄水后,原急流险滩将被淹没,库区变为缓流水域,很多鱼类的产卵场将消失。”
专家学者们进一步指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影响需从梯级开发的累积影响来看,因为这些梯级开发全部实施,金沙江等河流的生境类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它所导致的叠加效应将远大于单一电站兴建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梯级水库运行调度不光直接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同时虎跳峡梯级水库还有可能影响青藏川西高原鱼区裂腹鱼属的种类。
以观音岩为例,其《环评报告简本》显示,观音岩水电站将破坏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生境:“如果不考虑观音岩以上的梯级,这些种类将逐渐向干流库尾上游或进入各入库支流产卵繁殖。特别对于产漂流性卵鱼类,由于流速变缓,来自库尾以上干流、支流产卵场的部分卵苗将沉入库底,孵化率、仔鱼存活率将显著降低,这些鱼类的资源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考虑干流梯级开发,那么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将不能完成生活史,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鱼类将很快在该水域消失。”
挽救长江特有鱼类必须制止水电过度开发
为了避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陷入绝境,我们呼吁采取紧急措施,综合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制止水电过度开发,保护珍稀特有鱼类。具体建议如下:
一、开展细致的鱼类资源调查,避免在家底不清的状况下盲目规划和决策
多位专家指出,根据阿海《环评报告简本》所述,阿海评价区所在的中游河段共计有154种鱼类、特有鱼类有54种,而现场调查过程中,只采集到 16种鱼类;而观音岩《环评报告简本》据历史文献和调查认定金沙江中游江段有160种鱼类,约90种适合在观音岩库区及其坝下邻近地区江段生活,而从《环评报告简本》仅显示有鱼类40种。这些调查与历史统计结果差异过大,环境现状调查可能存在缺陷。而基于这种有缺陷的环境现状调查和不清晰的描述的基础上做出的环境评价结论可信程度,以及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均存在问题。
二、加强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繁殖的基础性研究,在相关技术成熟前不宜将其作为主要补救措施
由于对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习性还了解有限,其人工繁殖技术未成功或不成熟。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建设单位和科研单位应该投入足够的时间、经费和研究力量,实现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技术的成熟。我们希望能够暂缓开发,待对这些鱼类的生态习性以及河流的自然生态状况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并有比较成熟的保护技术,包括人工驯养繁殖技术、苗种、成鱼和亲鱼培育技术,再考虑实施水电开发。
三、严格实施适度开发,为珍稀特有鱼类留下最后的生存空间
鱼类专家指出,试图在天然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主要依赖人工措施保存天然鱼类的种群结构和资源量,这不符合物种保护的基本原则。最好的物种保护原则就是栖息地保护,而依赖人工措施保存大批量的、失去栖息地环境的鱼类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既无先例,也无综合、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等方案,目前,以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范围都是不可行的。
在阿海水电站的论证过程中,参与环评的专家提出,为了协调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国际上水电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有选择、有限度地开发流域水能资源,而不是将一个流域10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都进行梯级开发;在两个电站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流水生境对减缓流域开发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对梯级开发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予以高度关注。
我们希望决策层认真考虑这一建议,即应当有选择、有限度地开发流域水能资源,在电站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流水生境,以切实缓解水电开发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本地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衰亡。
鉴于两处正在论证的坝址对鱼类保护的特殊重要性,我们特此提出建议:
1.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今天乃至未来长江上游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避难所,我们希望决策层能够统筹权衡开发和保护,否决经济效益有限而环境影响巨大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电站项目。
2.观音岩处于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的最下一个梯级,多位鱼类专家认为该江段对维系圆口铜鱼等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的种群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这样的地位得到重视,希望各方在一库八级梯级开发环境保护需要的背景下,考虑观音岩电站零坝方案,即放弃该梯级和它下面地方政府计划的两个较小梯级,以便为圆口铜鱼等物种保存生境。
责编:张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