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徽州  
"> "> ">
徽州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中华大地一个名播中外的文化地理概念,一个独立而卓然的民俗单元。它包括安徽的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和现已划归江西的婺源。在这块面积仅一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幽闭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徽州人民都有着杰出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
《探索·发现》播出
· 第一集 前世今生(2004-128) 
历史仿佛风雨中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徽州就是港湾。像很多落户徽州的宗族一样,西递的胡氏,也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一片山水之间的。
· 第二集 八千里路(2004-129) 
“歙山多田少,况其地瘠,其土骍刚,其产薄,其种不宜稷粱,是以其粟不支,而转输于他郡,则是无常业而多商贾,亦其势然也。”这是写在《歙问》中的一段话。
· 第三集 书香门第(2004-130) 
朱熹是婺源人。出生在福建的朱熹,时常地想起婺源。朱熹说:“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时归。”回到婺源的朱熹,经过县城北门的郊外,看到幽静而坦然的山边,一泓清水缓缓流过。
· 第四集 归去来兮 (2004-131)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春天的徽州,山上山下,茶树绽出了新绿。村子里的人家,忙着采茶制茶,因此徽州人经营茶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第五集 阳历阴历 (2004-132)
1565年,初春的一个清早,乡村教师许国意气风发地走进课堂,说起了即将来临的会试。许国说,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学生说,一朝成名,谈何容易,老师你满腹经纶,怎么不去试试呀……
· 第六集 人间词话(2004-133)
“修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这是徽州人始终如一的想法。修建彩虹桥的是胡济祥。为了做好这件事,胡济祥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然后负钵化缘,得到些银子,将建桥的工作进行到底。
· 第七集 月到风来(2004-134) 
穿过始信峰上两山之间的渡仙桥,就是峰顶,清朝有个叫江天一的名士,曾经独自一人坐在这儿弹琴,高山流水,江名士觉得,黄山的松石,就是知己。
· 第八集 云外山河(2004-135)
两岸山水尽得风流,一叶扁舟顺流而下。船靠岸的地方,就是桃花源了。从前的古人吟诵着“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走进桃花源的他们,感到徽州其实就是一户风雅的人家。
· 第九集 花雨弥天(2004-136) 
在徽州,傩戏就是贴在春天里的对联。最初的时候,傩,是徽州乡村驱鬼逐疫的一种形式,后来,傩的表演中,有了人物和故事,傩也就成了一种特有的戏剧形式。
· 第十集 逝水流年(2004-137)
李白在洛阳游山玩水的时候,看到同华传舍的墙上题着一首诗。诗是徽州的一位名叫许宣平的隐士题的,李白记住了许宣平的名字,并且有了去徽州的念头。

· 徽州村落

· 承志堂

· 唐模

· 南湖

· 民居

· 迪吉堂

· 走马楼

· 月绍

· 灵山村

· 徽杭古道

· 北岸廊桥

· 屯溪老街

· 南阳书院遗址

· 敬爱堂

· 慈孝里坊

· 白鹿洞书院

· 龙川村

· 宝纶阁

· 箫江大宗祠

· 宗谱

·

· 牌坊

· 歙砚

· 徽墨

· 黄山

· 徽州精美木雕

· 赤岭村

· 安徽会馆戏楼

· 聚福堂戏台

· 竹山书院

· 太平桥

· 太白楼

· 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