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届奥运会的比赛在有了好的场馆和好的运动员之后,还需要什么呢?本届冬奥会速滑馆的热烈氛围表明,好的比赛还需要一个好的现场主持人。
今天,速滑馆里上演的是男子5000米的比赛。记者一进速滑馆,就被一种强烈的氛围所包裹。除了馆内所播放的富有节奏感的伴奏乐,现场评论员浑厚的声音和他恰到好处且颇为煽情的语言,大大调动了观众的情绪。能容纳5200人的看台上座无虚席,面对冰道上箭一般飞驰的选手,观众们或报以热烈的掌声,或激动地尖声叫喊,气氛非常热烈。
参加5000米比赛的选手每组两名,他们需要在400米跑道上一共快速滑行12·5圈,时间大约在十几分钟。现场的评论员非常专业,不停地介绍运动员,并多次强调某一位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的可能或潜力,即使世界纪录创造不出来,也要强调该选手打破了自己国家的纪录或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如果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他始终强调该名选手现在正以创造世界纪录的速度朝前滑;如果是较一般的运动员,他则强调冰道上两名运动员正在进行势均力敌、扣人心弦的比赛。
和主持人的评论相呼应的是速滑馆里的一巨大电子显示屏。当气氛稍微冷下来时,主持人不失时机地喊道:“我请你们制造些“噪音”,我请你们为选手欢呼。”显示屏上也打出“如果你想获得奖牌广场的入场券,请制造些噪音!”等等。
与之相比,国内的比赛就显得“平静”得多,即使有现场声音,也只是一般性的知识讲解,而不是这种现场带有煽情味道的评论,观众气氛也因此难以调动起来。或许6年后的北京奥运会组织者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学一点“制造噪音”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