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已近尾声,中国选手在参加的三个项目比赛中全面失利。雪野茫茫,警钟鸣响:中国雪上运动,再不奋起直追,就要面临被对手淘汰的危险了。
本届冬奥会中国共派出17名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自由式滑雪三个项目的比赛。目前取得的最好成绩是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的第五名,其他选手纷纷落马,赛前被大家普遍看好的徐囡囡、于淑梅等名将也概莫能外。在上届长野冬奥会上,徐囡囡以一枚银牌实现了中国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的奖牌突破,于淑梅则在冬季两项女子7·5公里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相对而言,中国选手在本届冬奥会上的名次下滑了许多,徐囡囡以最后一名的身份勉强挤入决赛后,决赛中仍然排名最后一位。于淑梅领衔的中国冬季两项队也乏善可陈,最好的成绩是孙日波在女子15公里个人赛中的第十五名。
以锻炼队伍、学习经验为主的越野滑雪队一身轻松,如果仅与自己相比,3名中国选手也有值得骄傲之处。侯玉霞克服了高原比赛、适应雪场时间短等困难,在女子自由式越野滑雪5公里比赛中滑出了12分43秒3的成绩。在国内,这个成绩连男选手也难以企及,但在参加本届冬奥会的50名女选手中只能排在第四十一位。
不管是成绩下滑也好,保持原水平也好,还是与自己相比有所进步也好,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雪上运动已经大大落后了。因为在我们面前,只有世界最高水平这一个标杆。
受气候恶劣、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雪上运动经过近50年的发展,依然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但中国不能没有雪上运动,尤其是在冰上运动已成功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今天,中国雪上运动更应痛定思痛,研究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首先,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雪上运动的政策扶持,扩大其发展的空间。雪上运动投入大,产出小甚至无产出,其发展必须依靠政策牵引。据了解,一名冬季两项选手的装备需要将近20万元人民币,至于训练和比赛中的消耗更是惊人,一发进口子弹就要两元钱,一盒只够6副雪板之用的雪蜡近200元。原来国内有好几支冬季两项队,但成绩一直都不如解放军队好,后来纷纷解散,如今只剩解放军队在苦苦支撑。如果没有政策导向,则难以集中人、财、物的优势,谈发展雪上运动只能是一句空话。
借鉴冰上运动的经验,突出重点,寻找适合的突破口,这是在现有条件下发展中国雪上运动的主要途径。滑雪运动是欧美国家的优势项目,在越野滑雪等基础雪上项目上,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很难与欧美选手一争高下。但中国选手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应借鉴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的经验,寻找适合东方人开展的雪上项目。具体而言,就是要开展具有“小、巧、轻、灵、女”特点的项目。短短几年间,中国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异军突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在跳台滑雪、滑板滑雪雪上技巧等项目上加大投入,相信用不了几年,就会在世界大赛的领奖台上看到中国选手的面孔。
增加训练手段的科技含量,与世界最高水平接轨,这是中国雪上运动得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国的雪上运动在一穷二白中起步,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直到现在,训练手段依然极其陈旧。教练员人数少、水平低,他们几乎没有与世界一流水平进行交流的机会。从世界潮流看,训练手段的变化、器材的革新已成为滑雪选手提高成绩的基础。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几乎一无所知。目前,多数国家的滑雪队拥有专业教练、打蜡师、按摩师、心理医生等,而中国教练只能一身兼数职。这是一种不平等的竞争,更是无奈的选择。要想办法创造各种机会,扩大教练和运动员们的视野。同时也可以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王健民、王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