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哈尔滨的文明碎片(书评)

CCTV.com  2009年02月23日 09:52  进入体育论坛  来源:央视网综合消息  
[内容速览]  以下是信息时报记者冯磊为阿城新书《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写下的评论。

  

《和上帝一起流浪——犹太人哈尔滨避难记》 阿成 著 重庆出版社2008年12月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中亚,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仍在继续。在我们为和平暗暗祈祷的时刻,很多国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和犹太人曾经保持了亲密的联系。至少,中国的上海和哈尔滨曾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奔波逃命的犹太人提供过安身之所,使他们的财产和性命得以保全。而这些据说是世界上最聪颖和最重视教育的族类,也给哈尔滨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在今天的哈尔滨,即使在今天,历经风雨沧桑,漫步街头,我们仍然可以从一座座建筑上寻找到当年犹太人的影子。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古香古色的西餐厅,早已经变成了疗养院的高大建筑,昔日曾经是犹太人的私人宅邸。还有公墓,中国的守墓人,一直在默默为安葬于此地的犹太人看护坟地……

  在哈尔滨,曾经让很多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东方的国土还是西方的飞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一起,用自己的手,汗水和泪水,欢笑和忧伤,建筑起了一座辉煌的城市。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读一本叫做《和上帝一起流浪》的书。作者是阿成,小说家。这本小说家所写的书,本身却是随笔——犹太人在19世纪末期的到来,爱情与放荡,宅邸和公墓,东方和西方,肤色和文化……这些元素,统统被小说家糅合在一起,他要说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宿命。

  但是,小说家毕竟还是小说家。小说家的叙事习惯,恐怕是骨子里的、不可逆转的。在这本书里,除了对建筑的介绍之外,其余的部分,大凡牵涉到回忆,都往往可以看到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影子。这位伟大的作家,在《小城畸人》一书里,把众多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为一座城市画了幅肖像。

  阿成也是如此吧。在他的笔下,稳重而体面的英国绅士、中国的擦鞋匠、犹太厨师、马车夫都能够和谐相处。

  一个资深的擦鞋匠(我这样说不知道对不对?“资深”一词,在国内、在当下似乎只有所谓大腹便便的成功人士才可以使用)因为一双皮鞋的缘故,认识了多年以前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上风姿绰约的啤酒小姐。因为这双皮鞋的缘故,昔日的啤酒小姐与中国敬业的鞋匠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一个被抛弃了两次的中国女子,因为生活所迫,决心勾引一个在教堂里敲钟的智障人,而最终,他们的生活安详而宁静……

  无疑,犹太人对于哈尔滨是充满感恩之情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我是一个犹太人,我非常关注犹太民族的命运。我知道在历史上中国人一直是善待犹太人的……哈尔滨人民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善待犹太人的历史事实,这是一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彩记录。”

  时光如梭,当我们细细回味来自大洋彼岸的一个犹太人充满感激之情的话语,我们自己是否曾经意识到,在六十年直至一百年以前,在我们的国土上,曾经生活着这么一群可爱的异国人呢?!

责编:侯智勇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