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竞猜点播CBA中超国足英超意甲欧冠国际足球/法甲网球

四十年从女排精神到偶像女排 国人对她们毫无代沟

体育资讯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2月24日 10: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2月18日,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作为体育界的3位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领取了“改革先锋”证书和奖章。当夜,郎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获奖感想《我们永远在路上》。她写道:“30多年来,中国女排收获过成功与荣耀,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但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改革浪潮中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作为老一代的中国女排运动员和新一代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总教练,郎平确实比任何人都适合担任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的代言人。

  回顾中国体育史,像中国女排这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自身成绩如何跌宕,历经30多年,始终是国民偶像和民族精神化身的队伍,再无其二。其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早已深印在每个中国人心里,这种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共生共鸣,直至成为新时代“中国梦”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划时代决定。当时,18岁的郎平第一次身披中国队战袍,正随中国女排在曼谷参加第八届亚运会,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上不敌日本队获得亚军。不过,初出茅庐的郎平和尚未在亚洲排坛登顶的中国女排,即将揭开一段辉煌历史,那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里最让人瞩目的传奇之一。

  一年后,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战胜日本队,首次问鼎亚洲冠军,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上力克苏联、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以七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次荣登世界冠军宝座,拿到了中国三大球项目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最后一场比赛,面对东道主日本队,中国女排打到决胜局以17∶15险胜,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更反映出中国女排的坚韧和顽强。

  当晚,北大学生再次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北大学生此前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在当年3月,中国男排从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上逆转南朝鲜队出线之后——记者注)。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消息,时任全国妇联主席邓颖超也在《体育报》上发表文章《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文中写道:“各行各业人民群众都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当时的中国女排,在四面透风的竹棚里冬训、一双球鞋直到穿透了鞋底才舍得扔掉、每周6天半的训练结束后队员仍要求加练……当时的中国,努力加班加点争创先进的工人、承包田地后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的农民、在业余时间如饥如渴加紧学习知识的青年……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顽强、拼搏,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民在努力建设国家、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火热氛围高度契合。在中国女排身上,人们受到个人努力与国家成就融为一体的感召,看到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榜样。

  此时,辉煌刚刚开始。自1981年起,中国女排连续5年称霸世界排坛,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大赛冠军悉数收于囊中,铸就了中国三大球项目史无前例的“五连冠”。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逐渐显现效益,国家建设发生巨大变化,百姓生活跃上新的台阶。中国女排站上世界巅峰,女排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从某种层面上又与全国人民在轰轰烈烈的国家建设热潮中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连接在一起,国际排联荣誉主席魏纪中曾回忆:“在那个年代,再没有比女排酣畅淋漓的扣球更能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事了。”

  1986年世锦赛夺冠后,随着郎平、梁艳等队员陆续退役,中国女排的国际大赛成绩开始滑落,陷入长达17年的“冠军荒”。其间,也有球迷对女排跌入低谷怨言相向,姑娘们一度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长达17年的煎熬,也在女排精神中注入了新的内涵:忍辱负重和永不放弃。即便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第七名和1994年世锦赛获得第八名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也从未放弃继续追求冠军的梦想。

  1995年,郎平“舍家弃子”毅然接受国家召唤,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回归,令人振奋,更给出女排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忠诚、责任。此后,中国女排成绩逐步回升,哪怕最终结果并不算完美(郎平第一次执教,中国女排的最好成绩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1998年世锦赛亚军),但郎平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苛责渐少,希望渐增。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中国女排第二次绽放。

  2003年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2004年,时隔20年再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举国欢腾。虽然,上世纪80年代全民打排球的盛况渐远,但中国人对女排的真情从未别恋。这是陈忠和挂帅,以冯坤、周苏红、赵蕊蕊、杨昊等为代表的“黄金一代”中国女排,她们与老女排远隔20年,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一脉相承。当中国女排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人们发现,当我们疾速奔跑在新时代,有时已经忘记为何出发的时候,原来还有一支队、一些人、一种精神,仍然饱有20年前的温度和力量,从未改变。

  2015年后,中国女排在再度跌入低谷后第三次崛起,人们发现,女排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惠若琪、朱婷、张常宁等中国女排新一代运动员都是“拥粉”无数的“网红”,甚至郎平也主动“触网”,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大V”。

  与主要靠颜值吸引粉丝的演艺界明星不同,女排“网红”是因为拼搏、奋斗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偶像。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女排前国手周苏红表示,“奋斗的人生最幸福,中国女排对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告知年轻人,人生应当奋斗、人生需要奋斗。”

  十多天前于浙江绍兴举行的女排世俱杯比赛上,拥有朱婷的土耳其瓦基弗银行队赢得主场般的追捧,从年轻粉丝对朱婷的喜爱、对中国女排的支持和对排球运动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女排对他们影响深远。若时光倒流,这些年轻人就能看到30多年前,他们的父辈也曾以同样狂热的方式追逐过中国女排,尽管人员更迭,但中国人对“中国女排”毫无“代沟”阻碍。

相关阅读
新闻聚焦
专题推荐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