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竞猜点播CBA中超国足英超意甲欧冠国际足球/法甲网球

苏炳添再续传奇 中国短跑成大赛决赛“常客”

体育资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09日 15: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当地时间8月5日21时45分,继两年前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之后,苏炳添再次站在了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尽管两次决赛的成绩都是最后一名,但苏炳添依然将其视为对自身的肯定——“至少这一次是名副其实的第八名。”

  两年前在“鸟巢”的世锦赛半决赛中,苏炳添与法国名将维考特的成绩相同。由于“鸟巢”恰好有9条跑道,本就善于因地制宜的国际田联判定二人双双进入决赛,这使中国运动员首次站在世界大赛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跑道之上。

  与两年前相比,苏炳添取得伦敦世锦赛决赛门票的过程更令人信服,他应对国际大赛的密集赛程更显从容。这与中国短跑的整体发展势头相吻合,自里约奥运会周期以来,以苏炳添为代表的中国短跑选手已取得钻石联赛分站赛冠军、世锦赛决赛资格以及冲进10秒大关等突破,而男子4×100米接力队更是将成绩稳定在世界顶尖水平,甚至登上世锦赛和世界接力锦标赛的领奖台。

  在中国短跑已成为世界大赛决赛的“常客”之后,无论是苏炳添个人还是接力团队都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提 升

  以10秒27的成绩第八个冲过决赛终点线,苏炳添坦言,自己的体能状况已不如两年前。“虽然两年前跑完半决赛后比这一次更累,但我还是能在两个小时后的决赛中跑出10秒10以内的水平”。但这次,决赛的发令枪一响,苏炳添便被身旁几位对手带乱了节奏。

  由于年龄的增长,体能状况的下滑难以避免。但与两年前相比,苏炳添驾驭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则愈发娴熟。在电光火石的比赛中,他能根据比赛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前半程有些紧,就在后面增大了步幅”,经过调整,苏炳添以10秒03的成绩在预赛中轻松获得小组头名晋级。而在决赛中,尽管起跑阶段被打乱节奏,苏炳添迅速稳住阵脚,以更加安全的方式跑完比赛。

  “在热身场的时候,我会刻意关注博尔特、加特林等选手,学习他们的热身、准备方式”。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欲望和能力,是苏炳添不断在赛场上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2014年,遇到瓶颈的苏炳添主动提出更换“主力腿”,打乱自己原有的比赛方式,这才有了第二年尤金钻石联赛中的9秒99。训练中的不少新点子,都是苏炳添在学习思考后提出的建议。2020年东京奥运会时,苏炳添将成为31岁的“老将”,这种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他创造奇迹保有了可能。

  期 待

  本届伦敦田径世锦赛上,获得男子100米和200米两项参赛资格的谢震业,为了更好地准备4×100米接力比赛,退出了男子200米的争夺。

  与男子100米、200米等个人项目相比,中国田径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登上领奖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从里约奥运会周期开始,以接力带动短跑便是中国田径的主要发展策略之一。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更多是在比赛之前临时进行交接棒练习,团队配合更加充分的中国队完全可以通过娴熟的交接棒环节,弥补个人能力上的劣势。

  在“接力带动短跑”的策略下,不仅苏炳添、谢震业等名将不断刷新着个人最好成绩,中国田径也涌现出了汤星强、吴智强以及梁劲生等年轻选手。与此同时,中国队也在国际大赛中不断创造佳绩,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组成的男子接力队在北京世锦赛中夺得亚军,并一度保持着新的亚洲纪录。今年在巴哈马举行的世界接力锦标赛中,中国队在男、女4×100米接力项目中都收获了铜牌。

  目前,中国选手参加的短跑个人项目均已结束,包括苏炳添、韦永丽等选手均表示,会在接下来几天中全力准备接力的比赛,当地时间12日上午开始的接力预赛将会成为新的期待。

  挑 战

  近年来,中国田径队在接力项目中的优异表现展现了一定的整体实力,却也掩盖了后继无人的隐忧,这也很可能使中国短跑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入下风。

  本届世锦赛的男子百米比赛中,共有6名东亚选手跻身24人的半决赛,创下历史新高。其中3名参赛的日本选手萨尼布朗、剑桥飞鸟和多田修平全部从预赛晋级。与中国相似,日本短跑同样在近两年进步明显,不仅保持着男子4×100米接力的亚洲纪录,更是在去年的里约奥运会中获得了该项目的亚军。目前,日本队已经明确将东京奥运会的男子接力金牌设定为目标。

  尽管在6名闯入半决赛的东亚选手中,最终仍旧只有苏炳添一人杀入决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张培萌的职业生涯逐渐步入尾声,中国男子短跑的阵容中只有苏炳添和谢震业两人具备跑进10秒10以内的水平。相比之下,日本队的阵容更具厚度,除3名参加世锦赛的短跑选手之外,桐生祥秀和饭冢翔太今年的最好成绩同样在10秒10之内。

  在今年钻石联赛上海站的男子100米比赛中夺冠之后,苏炳添便表示,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年轻选手“顶上来”。在本届世锦赛结束之后,苏炳添也将迎来28岁的生日,昔日的追风少年终将不再年轻。保持短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田径在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

相关阅读
新闻聚焦
专题推荐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