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7岁时,他在欧洲赛车场上征战;21岁时,西班牙F3锦标赛法国站的领奖台上因为他第一次出现中国赛车手的面孔;25岁时,他成为首位进入F1的中国籍车手;29岁时,他成为“Formula E中国籍第一人”。如今,他不过30岁,却已在赛车场上缔造过数次“奇迹”。他是马青骅,一个曾用“速度与激情”在欧洲赛车场上烙下中国印记的中国籍赛车手。
儿时记忆 被父亲“逼”上卡丁车
2013年F1上海站,人们第一次见到了中国的F1车手——马青骅。他代表卡特汉姆车队参加练习赛了,成为首位在国内驾驶F1赛车的中国车手。那一刻,曾有许多人激动得流下眼泪,他们在马青骅下车后簇拥着他,感慨着一个中国赛车手在国际赛场上的不易。
马青骅和赛车的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一年,上海多家室内游乐场开始引进卡丁车。有一天,父亲带着8岁的马青骅去卡丁车馆玩,年幼的马青骅对这些庞大、快速的“玩具”毫无兴趣,甚至有些恐惧,可父亲却笑着说:“男孩子要勇敢点,没什么可怕的,爸爸陪你一起玩。”马青骅的父亲未曾预料到,他的这次“强迫”改变了儿子未来的人生道路。
当时,年幼的马青骅听从父亲的指示,系上安全带,握着方向盘,踩下油门,车飞驰于赛道中,那份突如其来的刺激让马青骅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乐趣。此后,马青骅每周都缠着父亲带自己去开卡丁车,“不去不舒服”。
1999年,马青骅的父亲得知自己的一位香港客户组建了一支车队,还开办了培训班,专门训练青少年赛车手。马青骅便加入了培训班,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卡丁车。
一年后,12岁的马青骅成为青少年组卡丁车比赛冠军。“2004年,爸爸带我去看了第一届F1上海站比赛,我坐在观众席,看着一辆辆赛车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见到了许多传奇赛车手。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想要做的,成为F1赛车手。”
十年光景 F1车迷终变车手
F1的梦想很美,实现却很难。早年中国赛车行业并不完善,F1赛场上也从未出现过中国车手。在全国各大赛车比赛中获得多次不俗的成绩后,2008年7月,21岁的马青骅得到了参加西班牙F3锦标赛的机会,成为当时该赛事唯一的中国车手,并在法国站取得第三名,这也是F3赛事的领奖台上第一次出现中国面孔。
“赛车场是一个特别现实的地方,想要赢得掌声和尊重只能靠实力说话。”马青骅说。马青骅的朋友告诉记者:“过去国际上一直觉得中国车手很弱,小马希望有一天能通过他,让世界看到中国赛车手的能力。”
2011年,F1的西班牙HRT车队在全球范围挑选年轻有潜力的车手,马青骅成为入选的五人之一。其后大约半年,他在不间断的内部测试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每周至少5天,马青骅必须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实车模拟。“没人会管着我们,所有的训练都靠自我约束。”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1月6日,马青骅签约成为西班牙HRT车队的正选车手,也是首位中国籍F1车手。“除了开心,最大的感受是神圣。当时我得知自己能在F1赛场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座位,上面贴着我的名字与国籍。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大概是最令我难忘的。”
其后,因HRT车队资金原因,马青骅无奈退出并签约卡特汉姆车队出任预备车手。2013年,土生土长的上海小伙马青骅终于驾驶着赛车出现在上海F1赛道上。虽只是练习赛,却依然成为中国赛车的骄傲。从第一届F1上海站到出战2013年练习赛,恰好十年。十年光景,观众席里的那个小车迷,终于成长为F1赛场上的车手。
赛场之外 爱安静作息如老人
在上海参加练习赛仅几个月后,马青骅便因一些客观原因再一次与F1擦肩而过。“我知道外界都盯着我,在那之前我刚被人捧至人生的一个高点,却又突然摔至泥坑,许多争议、质疑接踵而至。”起初,马青骅曾有过一段低潮,但F1并不是赛车手唯一的舞台,2014年,他加入雪铁龙车队,作为首位参加全年国际汽联世锦赛的中国车手,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赛道上荣获冠军,成为首位赢得世锦赛分站赛冠军的中国人。
去年,马青骅参加了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FE)比赛,又多了“FE中国籍第一人”头衔。如今,马青骅正在思考如何能真正推动中国赛车运动发展。他在上海开办了大型室外赛车场,还积极筹划举办年轻车手培训与赛车比赛。
在赛场上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马青骅,私下却非常腼腆、内向。平日里,马青骅最大的乐趣竟是喝茶,马青骅说:“我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所以我也不会去泡吧喝酒,就像老年人一般生活。”
在他人眼里,赛车手私下开车应该是又快又猛,但马青骅开车却是“又稳又缓”,他笑称:“汽车只是代步工具,还是安全第一。在马路上即便开得再快,也不会有任何成就感。”
这位简历上写满荣誉的车手,今年也不过30岁,未来还有许多场比赛等着他。如同他自己所说:“在赛道上,外人看热闹,只有赛车手清楚每一次决断背后的深思熟虑。”
对话
一场比赛完 体重轻3斤
广州日报:有关注今年的上海车展吗?
马青骅:当然,今年车展出现了不少新品牌,并以新能源车为主,这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变化,其实赛车运动的发展动向也取决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广州日报:明星韩庚最近也转做赛车手,参加2017年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你怎么看?
马青骅:职业车手与业余车手还是会有不同,发展路线不一样,一起参赛的机会也不多。明星效应可以带来更多受众群体,对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一般而言,他们更享受比赛,比如韩寒,就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业余车手。
广州日报:你想在国内向更多人推广赛车运动,但确实有不少人会担忧开赛车的风险问题。
马青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赛车运动在竞技体育中是属于比较安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赛车过程中即便发生意外,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已经降低了很少。每一辆赛车在防火、防碰撞等方面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同时,车手本身穿着的赛车服也是防火的。有统计显示,车手穿着防火内衣可以站在大火中半分钟左右安然无事,而这段时间已经足够车手逃离危险。同时,赛场上还备有安全车、医疗中心,我觉得赛车场比马路都安全。
外界对车手还有一个误解,那就以为车手只是求快。其实赛车需要脑力与体力的高度配合。不夸张地说,两个小时的比赛结束后,我会因为脱水轻3斤,所以体能训练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