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的罚球姿势在最后时刻已经有些走形了。
罚球的历史
最初,在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给篮球(篮球新闻,篮球说吧)制订的13条规则中,并没有罚球,一旦有人犯规,按照规定,只需交出球权。不久之后,奈史密斯博士又规定,如果对投篮球员犯规,对方就要自动得一分。
但是实施了不久就发现,规定犯规仅仅被罚一分的后果是,防守方对于投篮球员的犯规简直就是肆无忌惮。于是,奈史密斯博士又决定,犯规和投中一个球价值相等,两者都计算成一分。又实施了一些时间,终于意识到了球员投篮的难度更大一些,于是将投中一球计算成两分,一次罚球得一分。最初罚球线设定在距离篮筐6米的地方,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终于将罚球线定在了4.5米。
罚球的规则
1.罚球队员要在罚球线后半圆内就位;
2.可用任何方式投篮,但他必须将球在被别的队员触及前投入篮筐或触及篮圈;
3.在裁判员将球置于罚球人可处理时,要在5秒钟内投球离手;
4.在球触及篮圈前不得触及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
5.不得做假动作罚球;
6.当球正在飞向篮圈的途中不得触及球;
7、罚球中,当球与篮圈接触时不得触及篮圈或篮板;
8、在最后一次罚球之前的任一次罚球中,只要球有机会进入球篮,不得触及球或篮圈。
影响罚球的因素
1.罚球技术动作不规范
2. 投篮有附加的多余动作,增加了投篮动作环节,影响了出手瞬间的身体平衡。
3.生理因素,队员带伤上阵或者因为比赛过于激烈体力消耗过大,影响了正常发挥。
4.心理因素
(1)由于对手过于强大或弱小,罚球成功与否对比赛结果无影响,因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罚球,这一心理往往使投篮动作过快和草率。
(2)双方比分十分接近,到了生死关头,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动作变形。
(3)由于受外界干扰,如观众起哄呐喊,摇旗吹哨等方面的刺激,影响、扰乱罚球队员的注意力。
(4)由于罚球队员本身命中率不高、自信心不足,加上比赛又到了关键时刻,想进球又怕罚不进,怕招来教练、队友或主场观众的不满,从而心态出现变化。
(5)球员心理素质差,由比赛中的高速度、高强度的情况突然转入相对较静止的罚球状态,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身心不能调整到所需的稳定状态,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而罚球不中。
责编:李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