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体育频道 > 体育总分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大冬会媒体服务体贴周到 为申办冬奥会积累经验

 

CCTV.com  2009年02月26日 10:46  进入体育论坛  来源:新华网  

  来到哈尔滨后,记者被哈尔滨人的热情好客而深深打动,更被哈尔滨人对申办冬奥会的渴盼而感动。采访组委会工作人员,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办大赛没啥经验,但是要努力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为申办冬奥会积累经验。”

  对于各个赛场负责媒体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高标准”指的其实就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奥运会期间服务媒体的标准。25日,记者第一次来到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采访男子冰球,发现新闻工作间里记者工作所需要的背景材料几乎样样俱全。志愿者说,有很多资料组委会都没有提供,是他们自己在网上找到的。“你们能用得上(这些资料),我们就太高兴了。”这名志愿者说。

  新闻工作间的负责人王洪义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对于如何服务媒体,他们其实都是从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行手册》上学到的。大冬会组委会曾到北京奥运会“取经”,拿回来的材料和培训计划就是王洪义他们的“教科书”。王洪义说:“我们没啥经验,但是会老老实实按照奥运会的标准服务媒体,只要能达到的标准就一定要做到。”

  他们的确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场冰球比赛的间歇,志愿者就会送来最新的技术统计;即使一场无关紧要的小组赛,他们也会为记者安排新闻发布会;当运动员占用了记者工作席,王洪义就亲自出马一遍一遍地向人们解释,请求他们为记者腾地。

  在这样的条件下写稿,记者的工作效率很高。

  记者不禁想到2005年采访多哈举重世锦赛的情形。这个中东小国办赛经验不多,但是“招待”能力超强,比赛过程中记者可以免费享用高级茶点,但是大家依旧抱怨连天。因为赛后没有新闻发布会,采访基本靠随机“抓人”,媒体班车基本没有,每天记者一边写稿一边还要惦记着能否在深夜完成工作后打到出租车。毕竟,记者们到这里是报道比赛的,不是来享用美食的。

  记者专访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时,这位85岁高龄的美国老人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你们记者就是爱抱怨,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严重。”

  记者在这里“抱怨”,并非只是为了个人考虑,因为参与大冬会报道的媒体连接着数亿观众和读者。善待媒体,为他们提供最便捷的工作条件,其实就是间接的善待公众。组委会诚恳地想从举办大冬会的经历上收获经验,就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场馆运行团队在大冬会结束后,要真正地把从北京奥运会上讨到的教科书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心得,转化为申办冬奥会时的一些有利筹码。

  出于职业责任和特点,记者往往用挑剔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然而,正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群,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层次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促进社会变得更加透明和有秩序。

  从这个层面看,基里安认为记者“爱抱怨”的特点,恰恰应该是为社会公众所需要的“优点”。

责编:毛睿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