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是黑龙江冰上训练基地速度滑冰馆向参赛队正式开放场地的第一天,负责媒体运行工作的刘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首枚金牌的诞生。
在10个月前刚刚改造完成的采光穹顶下,记者看到韩国、乌克兰速滑队的运动员们正在无需人工照明也光线良好的400米标准场地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场地外,安保程序已经投入运行,竞赛部的工作人员也在与国际滑冰联盟的代表进行最后的沟通、协调。
在新闻媒体工作间,宽带架设、通讯设施等已经就位,两台公共信息查询终端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两块触屏机上,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即时成绩、历史纪录等赛事更新,以及交通、天气等相关信息。
作为冬季奥运会诞生之初的唯一比赛项目,速度滑冰在大冬会上的地位同样不同寻常,19日中午黑龙江速滑馆将见证首金的诞生。
相比竞赛、安保等方面,媒体接待工作在首金诞生的过程中承受着尤为特殊的压力。媒体负责人刘强表示,除了在有限的资源下尽量为媒体提供最好的工作条件外,他们还努力做好服务上的细节安排,以软件优势弥补硬件不足。
大冬会首金预计将吸引100-200名中外记者前来采访,这对于速滑馆现有的媒体工作室及新闻发布厅空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出于消防及人员安全的考虑,他们甚至将被迫取消混合采访区,以确保新闻发布会质量来进行弥补。
刘强介绍说,尽管媒体服务志愿者只有9名,但他将每个人都分配到岗,执行首问负责制,保证采访速滑的记者们在这里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东北林业大学的志愿者李志超是负责巡场的3名志愿者之一,而他的主要工作是为看台记者席及时送达比赛成绩和出发顺序,形容起他的工作强度,刘强的一句玩笑话最说明问题:“9天跑下来,他就可以去练田径了。”
在本届世界大冬会的12个大项中,速度滑冰是持续时间最长、包含小项最多的一项,在19日-22日、24日-28日的9天赛程中,速滑馆将产生14枚金牌,而中国速滑名将于凤桐、于静、任慧等也将在这里悉数亮相。
相关链接:
责编: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