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场长郭红先生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为08年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原本刚刚品尝到奥运商机甜头的中国企业又陷入到了金融风险之中。新年伊始,面对危机,中国将如何应对?如何在危机中前行?CCTV-5、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以“体育产业——危机中的信心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体育产业高峰论坛,着重探讨2009年,中国经济领域的信心源自何方?
论坛于2009年1月11日上午9点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盛大举行。本次论坛集国内外政界要员、产经首脑、体育界、传媒界风云人物于一堂,共同针对当前经济状况,独家解读体育产业应该如何承担发展重任,重拾信心等问题,继2008年的以“乘奥运之风,启动中国体育产业”为主题的论坛成功举办之后,中视体育与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再度联手,打造新一年度体育产业领域的新焦点。
重拾信心、危机中前行成为主要焦点
针对中国应对危机,重拾信心的重要意义,论坛用了很大比例着重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在论坛开场致辞中就点明了信心在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在市场信心不足的局面下,以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如何快速在经济格局面临调整的大方向下找到发展的定位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稳固市场信心。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在2008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信心比货币、黄金还要贵重”。他说: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人们的信心,特别是经济学家、企业家以及企业领军人物的信心。温总理同时强调,信心来自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自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环境,来自金融系统的稳健和货币流动性的充裕,来自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出台的正确措施。他说,应对金融危机,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
而中国的体育产业,最有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排头兵。改革开放30年后的2009年,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时期以后,特别是在金融风暴带来的产业格局调整的外因基础上,更应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势必在新格局下取代制造业成为新的和重要的增长点。而这其中,体育产业对服务业的带动首当其冲。
最近国家刚刚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也为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体育产业的发展同国家扩大内需的目标是一致的。扩大内需的关键点是开发新的消费热点。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奥运会的洗礼,大批资本注入中国 ,国民的体育健身情绪持续高涨,这些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国民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产品贸易,一直存在很大的顺差,从服务贸易这一层面来看,却是经常性的逆差,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进口多,出口少,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特别是发展和输出符合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氛围,并带有强烈本土特性的体育产业,会给文化产业贸易逆差的缩小起到非常大的贡献。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增大,这就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时机,首先从广义上来看,我们的消费结构从“吃、穿”这些物质消费,向非物质消费过渡,过去我们的“吃穿消费”比重能占到60%以上,但目前的情况是,恩格尔系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90年到现在差不多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也就表明服务业的发展,和一些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在大家消费需求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体育产业的发展,正是迎合了这样一个大的趋势。
因此,即便中国的宏观经济格局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但以体育的赛事和健身娱乐作为一个龙头,把体育用品业、中介服务业、传媒业和其他一些产业带动起来的战略思维,符合当前的形式也符合中国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规划,是重拾市场信心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