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体育频道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大冬会软硬件胜温哥华 申冬奥首先提升知名度

 

CCTV.com  2008年12月26日 07:38  进入体育论坛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曾5次采访冬奥会的新华社记者周杰,对冬季项目情有独钟,一往情深。 在我省采访期间,他看冰城、观亚布力、走帽儿山,乘缆车、坐滑雪列车,将哈尔滨大冬会筹备工作看个够。说到此次采访的感受与体会,他打开了话匣子……

  大冬会软硬件胜过温哥华冬奥会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近些年来,我曾3次来到这里,时间稍远的那次是哈尔滨首次申办冬奥会,总体印象感觉那时场馆设施等都太简单了,让人为之一振的地方不多。”

  “这次则不一样了,变化太大了。无论是冰上场馆还是雪上场地及配套设施均旧貌换新颜。乘坐索道至滑雪场最高点鸟瞰,整个景象让人为之一振。”

  “尤其是哈尔滨至亚布力滑雪场列车的开通,大大提升了该滑雪场的档次。这种交通配备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哈尔滨、亚布力、帽儿山等地的翻天覆地变化,让我认不出它们了。”

  “作为记者我很关心大冬会组委会的记者接待工作。我感到这项工作很到位,从交通到食宿,从工作间到网络支持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完全满足了媒体的需求。在这期间,我作为新华社的代表与大冬会组委会商谈了我们团队届时前来采访的有关事宜。想不到的是,很快达成了协议――工作间、交通通讯等均落实到位,完全满足了我们的一切要求。工作效率之高让我很受感动。另外,这里的工作人员大都有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工作经验,很内行,工作效率很高。”

  巧得很,一个月之前周杰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媒体大会,并接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组委会邀请,与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同行一起到温哥华,采访了2010年冬奥会筹备工作。

  “我先后看了冰上和雪上场地及配套设施,总体感觉还不错。”周杰说,“他们在温哥华市内新建了一座名叫卑诗的体育馆,开幕式、闭幕式及每晚颁奖仪式都在这里举行。雪上场地建在西温区,分布在塞浦勒斯度假区、威士拿溪畔、威士拿奥运公园、威士拿滑行中心等地。目前组委会正在修建市区至雪上场地的一般等级的公路。据讲,因交通不便届时采访记者必须驻扎在滑雪场。”

  “如果将哈尔滨大冬会与温哥华的准备情况相比较的话,我感觉总体上后者不如前者。”

  接着,周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其一,接待记者能力上不如哈尔滨大冬会。温哥华冬奥会雪上比赛的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间等因陋就简而档次不高。另外,哈尔滨大冬会的主体育馆――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及新闻中心等硬件设施也要大大强于温哥华冬奥会。如果,大冬会主新闻中心搬到亚布力赛区的话,效果会更好。

  其二,住宿条件不如哈尔滨大冬会。温哥华冬奥会的住宿条件,包括官员、运动员、裁判员、记者下榻的地方的水准不高。

  “我感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哈尔滨大冬会都要好于温哥华冬奥会。”

  申办冬奥会首先要提升国际知名度

  记者笑着问周杰:“按照你的观点哈尔滨承办冬奥会不成问题了?”他说,“哈尔滨承办冬奥会的软硬件绝对没问题,但条件具备了只是一方面,要取得承办权却还要走很长的路,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扩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其实,这些年来哈尔滨一直在做这方面工作。像承办1996年亚冬会,正在筹办的大冬会等都是在扩大知名度。尽管在前几年首次申办冬奥会未能进入候选城市,但这本身却是一次扩大知名度的过程。”

  如何扩大哈尔滨在世界体坛的知名度呢?

  “我同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建奇的建议――以亚布力名义申办冬奥会。将亚布力周围的体育资源加以整合,将海林、牡丹江、尚志甚至把哈尔滨都包括进来,形成大亚布力,并兢兢业业加以打造,我认为效果会更好一些。”

  “10多年前,国内外人士还很少知道黑龙江有个亚布力,但那个地方因承办了第三届亚冬会雪上项目比赛,则一夜成名。那时,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破天荒地预报了亚布力天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后亚布力一要多承办国内外雪上项目比赛,让更多外国健儿前来参赛;二要先吸引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滑雪爱好者,然后将目标扩大到欧美等地,逐渐将大亚布力打造成赛事胜地和滑雪乐园。”“有了名气这棵‘梧桐树’,何愁冬奥会这只‘凤凰’不飞来?”

  周杰,43岁,现任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发稿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有采访报道各种综合性运动会的经验,其中包括1990年亚运会以及1992年以来的所有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为中国新闻界专家型体育记者。(梁学增)

责编:宋妍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