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首页 > 体育频道 > 体育总分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张宁当教练走激情路线 为事业宝宝计划要延后

 

CCTV.com  2008年12月01日 09:38  进入体育论坛  来源:新京报  

》》》进入论坛

  张宁生日:1975年5月19日身高:1.75米体重:65公斤出生地:辽宁锦州1990年进入国家二队,一年后晋级一队

  选手张宁的职业生涯刚刚结束(上图),教练张宁的生涯则刚刚开始(右图)。本版图片/CFP

  11月19日,张宁早早坐班车来到上海的浦东源深体育馆。这一天她与往常不同,没有把头发系起来,也没有背蓝色球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单的公文包,只是一身国家队队服让她看起来与过去相离并不太远。这一天,是张宁另一段职业生涯的开始,她完成了从队员到教练的转型。“张宁会成为一个好教练。”这是李永波对弟子的评价。

  实习期:小本子上总是密密麻麻

  “张宁会是一个好教练,你看她这几天坐在场边,越来越有教练的感觉了。”如李永波所说的那样,张宁已经开始“学会板着脸了”,但私下里,队员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她为“宁姐”,而非“张导”。

  “其实我在广东的时候也客串过教练,只是那时的心思没有完全在执教上。”当她真正坐在球场底线处的那把椅子上时,张宁说与想象中有点不太一样。“现在每一场比赛都要去认真看,仔细地做技术统计,赛后还要看录像,分析每一个出现问题的环节。”当教练后要盯着所有人的比赛,而过去只要专注自己和对手就好,“精力上比运动员时更累了。”

  起初的几场比赛,张宁一直和唐学华并坐在一起,局歇时,她起身站在一边,认真听着唐学华评球,就像她自己在比赛一样,只是最后才补充上一两句。“我还是处在学习阶段,一队的教练通常都有两三年的执教经验,我刚退役就上任一队教练,也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张宁的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那里将记录她的另一段人生。即便在接受采访时,张宁的腋下也常常夹着那个厚厚的笔记本。

  保激情:在场边又鼓掌又呐喊

  “我喜欢在场上激情一些,”第一次做教练的张宁很激动,在场边又是鼓掌又是呐喊,“我在做队员的时候也喜欢教练能激情一些,这会给我力量。尤其是在落后的时候,教练的情绪非常重要。”中国赛中,女单金花包揽了4强,这让张宁打趣道提前给自己放假了,不过两场半决赛以及最后的决赛,张宁都是坐在球员席上认真地看完了比赛,手中的笔仍是不停歇。

  17年的职业生涯让张宁对女子羽坛有透彻地认识,她不太同意“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概念。“这并不是简单的男性化,反而是非常女性化,只是拥有很多男性风格和球路,是一种以力量型为主的打法,强调力量,使球速更快更有力。”

  “我相信张宁会成为优秀的教练,她的两届奥运冠军是她独有的经验。”已经培养了近60个世界冠军的李永波这样说,要想成为一名好教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能静下心来,把敬业精神体现出来;第二是创新思维;第三是尽快掌握科学训练方法。张宁已经证明了自己是名优秀的队员,但在教练的路上她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昨天香港超级赛结束后,张宁将择机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3个月,进行运动训练、体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说再见:退役当天两次落泪

  采访张宁很多年,知道她感情敏感,很容易流泪,尤其是在无助、胜利的时候。但这一天的泪却不一样。11月23日下午,国家队在上海为张宁等6位队员举行了退役仪式。那一天下午,张宁哭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她接过那座羽毛球状的奖杯时,她轻轻拭着眼角,一直笑着向观众致意。

  6名退役的队员中,只有张宁和陈郁穿着国家队队服,张洁雯、杨维等人则是清一色的休闲时尚装扮。那身黄色队服是张宁又一身份的象征,她退役了,但没有离开羽毛球,没有离开国家队。20分钟后,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张宁,微红的眼圈再次流泪了。

  “突然就那一下子感觉,还是不舍。”张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的运动生涯挺圆满的,而且我还会留在赛场执教,但是想到过去在国家队的生活还是很舍不得,真的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只是很难受。”在国家队待了17年,张宁已经习惯简单枯燥却又艰辛异常的运动员生活。

  “我在国家队生活了17年,这些年当中我很自豪、很荣幸,是这支强大的队伍让我今天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要感谢的人真是太多了,我的教练、家人,还有所有在羽毛球队的工作人员,还有我的队友,他们也为我做出了很多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成功。”北京奥运会前,张宁称退役后会做个好妻子,好妈妈,但至少从现在看上去,她将继续“亏欠”家人,做妈妈的计划还是要推后了。

  心中痛:栽跟头那年只有19岁

  能让张宁不再流泪的只有在她回顾职业生涯的时候,特别是1994年,那一年尤伯杯六连冠在她手中溜走。“最难的时候是在最需要我成功的时候,1994年的失败正是教练给了我机会,但是我却没有把握住。那时的我还不成熟,那么多年我始终走不出那个阴影。”从19岁到28岁,张宁一直活在阴影中,压力让这个东北姑娘一直笑不起来。退役仪式后的采访中,张宁称那是她最大的遗憾,最深的痛。

  回顾一下张宁艰辛的运动生涯,所有人都会理解她的泪水。在国家队整整生活了17年,28岁前一事无成。1994年的尤伯杯,她出人意料地负于印尼队年仅15岁的张海丽,使中国队铩羽而归。这一惨痛经历,让张宁在此后9年的运动生涯中,背负着千斤重压。“好多人都是在1994年认识我的,”张宁轻轻地说,大器晚成像是对她那次错误的惩罚,又像是对她的补偿。

  “平心而论,那一年不仅是我运动生涯中最惨痛的记忆,也是我的运动生涯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被寄以希望的时候,张宁却因为输给15岁的张海丽跌落到了长达9年的低谷期。“我不知道别人在遭遇到挫折后是怎样的状态,可能会对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至今回想起来仍有很多的空白点,很多事情也记不清楚了。”

  回忆有时候是痛苦的,回忆又是抹不去的。张宁不会再常常去想14年前的那场失利,即便未来某一天再碰到张海丽,教练张宁或许只会轻轻一笑,心里不再有波澜。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孙海光

 

相关链接:

未受指导先兴奋 国羽“小花”期待张宁新教法
张宁以教练身份出席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图)

责编:胡迪

1/1

相关热词搜索:   张宁  1975年  当教练  离开国家队  国家队队服  妈妈  球员  李永波  中国队  队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