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备竞争08到打奥运会最煎熬”
其实从准备打北京奥运会一直到奥运会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不太相信自己还可以打,但是又必须要去做。可能别人觉得我应该非常轻松,实际上我是在这种状态下去训练和比赛的,好像是接受煎熬似的。
我决定竞争参加北京奥运会是经过一段时间深思熟虑的,但是说心里话当时还是挺自信的,没觉得会那么难,觉得“不就是这样吗?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当时我在广州和新加坡的两次公开赛打得特别好,而且打得特别舒服。别人也总说我的球好,我自己也觉得挺好,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对奥运会也没有太大的期望。公开赛回来以后,施导(施之皓)找我谈话,说让我准备2008年奥运会,要有竞争意识,那时候我还觉得不敢想。2006年打超级联赛之前我跟乔导(乔晓卫)半开玩笑地说,我跟俱乐部签了约,必须要打完联赛,之后我就要打退役报告了,不想再打了,因为我年龄在这摆着。其实要说年龄,与海外兵团的选手比,我不是很大,但是在国家队我就感觉已经很大了,有时候在队里挺难受的。打联赛的时候,乔导一路看着我打,她可能跟施导说了一些我的情况,后来施导专门来沈阳,说希望我能够参与北京奥运会的竞争,对自己是个挑战,对国家队也是一个交待。施导以前没带过我,但是比较了解我当时的心情――想证明一下自己但是鼓不起勇气,挺矛盾的。从那以后,我就真正回到队里开始准备奥运会了。
其实之前施导就让我做好很多准备,比如竞争参加奥运的过程中是非常痛苦的,当时我觉得可以承受,没问题!因为我当时很感动,他那会儿刚来到女队,他的鼓励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我觉得相信我能打好的人并不多,我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是施导一直鼓励我,说我还有能力,看我站在那里就感觉能赢,这些话让我一下觉得我还是有能力证明自己的。
在准备的过程中,2007年女子世界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那是能说服别人,也是能让自己看到光明的比赛,因为别的比赛打得都太平淡了,让教练、队员、媒体和关心我的人觉得王楠也不过如此,已经不如小队员了。世界杯和大王者杯的冠军,可能让关心我的人觉得王楠被逼到那个份上还是能被激发出来的,还是有实力的。那应该算是让人看到希望的比赛,对我自己也是如此,因为每次比赛都非常想打好,但是真要拿冠军非常难。
接下来就是2008年了,广州世乒赛和奥运预选赛我都输了球,媒体的反应比较大,我心里因为输球也很痛苦。施导虽然也很难过,但是他会表现出很无所谓、不在乎的样子,他这个样子让我心里平静了不少,感觉输了又怎么样?这又不是奥运会。后来中国公开赛输给李佳薇,日本公开赛输给唐娜,这些比赛都是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就去参赛的,但有些媒体报道的时候,就说我输了是因为能力不行。中国公开赛输了,我告诉自己,是因为没有系统训练,但是第二站又输了以后,我马上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开始怀疑自己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挺可笑的。可能外界看来王楠在场上一直很强势,思想非常成熟,在关键时刻不应该出现犹豫的心理,但是作为常人,我还是会犹豫。
奥运会前在正定的集训也挺痛苦的,乔导让我练够质量,不用和小队员一样把时间练满,但我自己还不放心,不练了看着别人练也难受。我不是那种不能吃苦的人,只要还能练我就不会留着劲儿。教练给我调量,但在那种气氛下,每个人都非常累,你也不好意思去说调量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