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综合消息 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退出”风波愈演愈烈,而在国际赛场,10月7日,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足球来说,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败日。在巴西,五人制足球世界杯,中国队1比10惨败于危地马拉;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棉农体育场,U16亚锦赛,国少1比2不敌澳大利亚;在泰国的东南亚青年锦标赛上,U19国青队0比3不敌东道主,2008年的中国足球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泥潭。
中国足球的七年之痒
掐指一算,恰恰是七年前的10月7日,中国足球迎来了最辉煌的顶点,那一夜国足在五里河凭借于根伟的进球,1比0击败阿曼提前获得日韩世界杯决赛圈的资格。
忆当年,国内足球火到最高的顶点,而从那之后,中国足球的形象就全线溃败,沈祥福的国奥梦断雅典、阿里汉的国足折戟天河无缘德国世界杯、朱广沪的国家队亚洲杯蒙羞27年来首次连小组都未能出线……具体的教练有他们具体该负的责任,但系统地看土洋教头连栽筋斗,不得不说是中国足球的神经系统、组织系统出了问题。
而回顾过去的国内联赛,甲A更名中超后不仅品牌价值逐年下降,个别大型企业甚至疏远足球,从四川冠城以及如今的武汉光谷一怒而撤,不得不说整个国内联赛的大环境,已经到了极度危急的边缘。
三线溃败折射足球水平下降
五人制世界杯的惨败,其实折射的是中国群众足球的疲弱,以及足球基础萎缩的客观事实。危地马拉这个小国仅有1000万人口、能在五人制足球方面有这么高的水平,与其国人平日喜好踢球,常以踢球为乐有密切关系。
国青、国少的相继失利,其实更是中国足球未来七年危机继续的前兆,我们的足协很早就将重视青训挂在嘴边,但现在的事实是国青国少队主教练,组队出去比赛选材的范围越来越窄。那些昨天0比3输给泰国队的国青,7年以后基本将成为当时国家队以及国内中超俱乐部的顶梁柱。从范志毅到李玮锋,两代球员之间我们整体的国家队水平已经下降了几个明显的档次。
特别是10月7日晚,国青队0比3输给泰国国青,让人颇感意外。一场比赛下来,主教练刘春明只是在上半场起身大声斥责了球员一次,其他时间都如磐石般钉在替补席的座位上。
“这是我执教过的最窝囊的比赛。”赛后,刘春明一声叹息。可就在刘春明召集队员集训期间,来国青报到的球员却只有不到20个人,选材面狭窄,是国青溃败的根本原因。
责编: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