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中长跑滑坡
刚刚在鸟巢结束的田径公开赛上,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成绩一般,在北京奥运(搜吧)会上恐将一无所获。那么,这个项目的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记者多日采访了解到,由于田径多年来训练苦、待遇低,许多有天分的选手为个人的未来前途考虑,宁可去上大学,而不愿意去专业队,训练不系统使得许多好苗子缺乏继续成长的空间。
奥运级别选手选择读大学
在女子1500米预赛中,原定参赛的辽宁选手何盼却并没有出现在跑道上。今年20岁的何盼,是沈阳市体校培养出的优秀中长跑选手,是2007年六城会的1500米冠军,本次中国田径公开赛有望冲击奥运A标,而在六城会5000米决赛中,何盼以15分08秒03的成绩成为全国达到该项目奥运会A标的4名运动员之一。
何盼为什么没有参加本次比赛?沈阳市体校校长李勇告诉记者:“何盼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不是我们的队员了。她在此前一段时间训练不是十分系统,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没有参赛。”
李勇向记者强调说:“以何盼的成绩,本来可以成为专业运动员。但她本人和父母考虑到去专业队练田径将来的出路问题,都更愿意让她去念大学。虽然在大学她也一直有教练在指导训练,但为了最终获得毕业文凭,何盼必须在文化课上投入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在训练时间上肯定不会像在专业队那么有保证,因此成绩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何盼的情况事实上并不是个例,以辽宁为例,达到10000米奥运会A标的宋晓雪,被李勇认为更具天赋、同样将参加本次中国田径公开赛的女子3000米障碍选手刘念,都是从沈阳市体校走出去的业余选手,最终也都选择了成为人民大学的大学生,而不是辽宁省田径队的专业运动员。上述两人在本次中国公开赛上成绩也并不理想,宋晓雪在女子10000米比赛中因伤中途退出,而刘念在3000米障碍比赛中也没能进入前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成疑。
出路是训练方式的科学改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钟焕娣到90年代中后期的马家军,再到之后的孙英杰、邢慧娜,中国在女子中长跑项目上可谓代有人才出。现在的人才断层并不是缺乏好苗子,只能说田径在中国现今的地位,使得更多有天赋的选手选择了其他出路,田径好苗子宁可上大学而不选择专业队,应该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训练不够专业,由此带来的成绩下滑是一种必然,但是在中国女子中长跑正在经历的阵痛中,也许正积聚着变革的力量。此前,无论是马俊仁还是王德显,都是以超大运动量而著称,马家军选手一天一个马拉松,而王德显弟子们因为长期不科学训练导致双脚的严重变形,都像噩梦一样影响着中国女子中长跑潜在的优秀苗子。
在大学训练,意味着必须在相对更短的训练时间里创造可以与专业运动员比肩的成绩,这就意味着教练员必须在训练时追求更科学的训练方式,长此以往,无疑会促进中国田径追求科学的训练方式。美国田径队领队李犁在谈到中外教练员在训练上最大的不同时,认为外国教练员是使运动员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环境里训练,而更多的中国教练员是强迫运动员去做的,感觉就会很不好,就算是出了成绩的话,也都不会维持太长时间。相比与几个好苗子而言,中国女子中长跑乃至中国田径,更需要这种在训练方式和训练理念上的变革。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日渐完美的融合,也必将开创中国竞技体育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吴伯雄参观"鸟巢" 表示很想来北京观看奥运会
奥运比赛时间表公布 中国男篮深夜战美国队
墨西哥预计在7至9个项目中进入北京奥运会决赛
墨西哥预计在7至9个项目中进入北京奥运会决赛
奥运期间快递业液体禁运令波及化妆品交易
中国残联信访办举办迎奥运维权咨询活动
责编:李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