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奥运网 体育 > 体育总分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火炬燃烧系统研制背后故事:不怕珠峰再高200米

 

CCTV.com  2008年05月13日 14:41  来源:光明日报  

    >>>>欣赏更多精彩 点击进入奥运资讯

     光明日报讯  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绽放光芒,火炬研制专家们心情激荡。为了这一刻,他们已满怀信心地等待了很久。火炬项目总设计师刘兴洲曾这样说过:“哪怕珠峰再长高200米,我们也不怕。”

  本报在5月9日刊登报道《北京奥运火炬芯诞生记》之后,读者十分关注,今天继续讲述火炬芯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火热的爱国情结

  在航天科工集团实验室的墙壁上,高悬着八个大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团奥运工程总指挥薛利说,几十年来,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情结”。

  早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三个月,航天科工集团就自发成立了科技奥运工程中心,制订《航天科工支持奥运计划》,积极思考“我们能为科技奥运做些什么”?罗列了十几个项目,其中有对火炬的设想:能不能搞个水下点火?能否高空点火……

  “如果拿不到研制任务怎么办?想没想过这是个新领域?”面对记者的提问,薛利豪情满怀地说:“在奥运面前,集团利益不再是第一位的。不为国家分忧,还是航天人吗?有了困难就被吓倒,还是航天人吗?”

  2006年1月,研制奥运火炬的任务落到集团三院31所肩上。当时,31所科研人员肩上压着沉甸甸的国家重点项目。但全所上下听不到一丝抱怨,千方百计,昼夜兼程。

  为了火炬的诞生,有人连续36个小时不喝水,就是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有人连续四天没睡过安稳觉,实在太困时只是匆匆打个盹;有些人父母生病甚至家人去世,却默默忍痛坚持工作……

  2007年的一个夏夜,在北京西南郊,从晚10时到次日凌晨4时,路人曾目睹了一场壮观的景象:为了检验火炬抗风性能,研制人员十余人拿着9种不同的火炬样品同时外出试验,或跑步,或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手持火炬迎风前行,直至东方渐白。

  为了确保火炬适应珠峰低温低压的环境,他们主动自费到珠峰大本营试验,多次冬天去祖国最北端漠河,模拟低温环境下点火试验。

  2006年9月在珠峰大本营,试验队员到达的第一天就遭遇了“春夏秋冬”的轮番考验。

  上午搭帐篷,多人出现高原反应,头疼欲裂、眩晕呕吐。此时狂风大作,有人虚弱得瘫软在地上,仍紧抓着帐篷的一角,奋力支撑……

  中午,40摄氏度高温迎面袭来,有的人还没止住吐,就摇摇晃晃地拿起火炬去海拔5300米的高度点燃、做试验。试验未结束,冰雹又劈头盖脸地砸下……

  晚上,气温骤降至零下38摄氏度,队员们套上登山队员的全副装备,钻进被窝御寒。

  珠峰风大,在帐篷里生火做饭,大家打趣“一颠勺都怕把帐篷点着了”;常常只能吃带去的航天速食品,大家笑称“尝尝爬雪山、过草地的感觉”。

  薛利动情地回忆说:“那是一个互相感动的时刻。”刘兴洲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制了一面旗:奥运火,航天心。奥运圣火燃烧着我们航天的芯,也燃烧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