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娜点燃圣火盆 |
达累斯萨拉姆在斯瓦希里语意为“平安之港”。这里是坦桑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的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达累斯萨拉姆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也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经的唯一非洲城市。
本站传递的起点坦赞铁路车站是中坦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达累斯萨拉姆是坦赞铁路的起点,铁路由此向西绵延1806.5公里,直至赞比亚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将东部非洲与南部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条由中国援建的铁路自1970年10月破土动工,历时4年多,于1975年6月全线铺通并投入试运行,1976年正式投入运营。铁路开通后,为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铁路沿线涌现出不少新兴城镇,成为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这条铁路已经被整个非洲誉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典范”。将达累斯萨拉姆站圣火传递的起点设在坦赞铁路起点,充分体现了坦桑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的欢迎。
传递开始前,一场暴雨让所有人担心起今天的运行是否会顺利,但就在当起跑仪式即将开始时,天空放晴,非洲的阳光重新普照大地。与记者站在一起的非洲记者们都说,老天爷都在保佑北京的圣火,老天爷都想让非洲的人民一睹圣火的风采。
下午2点10分,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从圣火护卫手中接过点燃的第一支火炬,并将它交给了坦桑尼亚副总统谢因。谢因高举着圣火缓缓走下主席台,将这支象征着和平与友谊,象征着中坦两国友好情谊的火炬交到了坦桑尼亚原文体部长、现国务部长卡提布(Hon.Muhammed Seif Khatib)手中。现场上千名当地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北京奥运圣火在传递沿途受到了当地群众热情地欢迎。这里的人民与这里的阳光一样火热,他们挥舞着旗帜,追随着圣火一路奔跑,他们用生硬的中文高喊“北京加油”。在传递车队的最前方,一群可爱的非洲儿童飞奔而来,他们俨然成为了运行车队的先导。道路两旁的非洲舞者们跟随着圣火的跳动跳起了充满质朴而热情的非洲舞蹈。圣火所过之处,成为了黑色的海洋。
达累斯萨拉姆的天气变幻无常,一天3场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火炬接力开始前的一场豪雨让传递路途上出现了积水。但这并不能阻挡热情的坦桑尼亚人民“护送”火炬。少年、妇女、老人,他们成群结队,趟过积水,继续享受着奥运圣火给他们带来的激情。这样的场面,让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新闻发言人曲莹璞感慨万千,他说,非洲人民对圣火的热爱和对北京奥运会的欢迎感动了运行团队的每一个人,圣火的激情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最后一名火炬手安娜-提巴吉卡(Prof.Anna Tibaijuka)在点燃圣火盆后说,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非常荣幸,她今天的传递不仅将把奥林匹克精神和欢乐带给达累斯萨拉姆的市民,更是要带给整个非洲的人民。
刘敬民在庆典仪式上的致辞中说,达累斯萨拉姆市是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和谐之旅”的第八站,也是传递途经的唯一一个非洲城市。今天,我们高举奥运圣火来到了达累斯萨拉姆,目的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达中国运动员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我们带来的是中国人民对坦桑尼亚人民的友谊。
刘敬民说,来到达累斯萨拉姆,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坦桑尼亚人民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热情,也感受到了中国和坦桑尼亚人民之间、经受历史考验的深厚友谊。坦赞铁路火车站和国家体育场是我们永恒友谊的象征。能在“平安之港”与坦桑尼亚人民共同感受高贵的奥林匹克理想的激情,分享彼此对世界和平的梦想,我们倍感荣幸。让我们共同点燃奥运激情,传递友谊梦想!
从庆典仪式现场返回酒店的途中,记者发现刚刚还非常热闹的传递道路两旁已经空无一人,正纳闷间,使馆的一位同事提醒说,他们都追随圣火跑到庆典仪式现场去了。圣火,在原始质朴的非洲大陆舞动出最绚烂的激情。(奥运官网火炬接力前方报道记者 黎晗文并摄 www.beijing2008.cn)
相关链接:
责编:王彦媛